鸣蝉诉夕阳,不道秋风急。
四窗鸣涧声,一座春云影。千载寂无人,六月犹嫌冷。
昨接左溪书,已成岩穴志。著笠举锄头,学干山中事。
众壑窅无人,水碓舂空山。米熟碓不知,青溪响潺潺。
岂无深山色,难教世人冷。春梦果然深,松风吹不醒。
云去又云来,天地还常在。后客复前客,草店终不改。
碧天寒已深,晚露树沾濡。鸣蝉诉夕阳,不道秋风急。
山田有鸟春种,水碓无人夜舂。隔浦玉幢金刹,过桥白石青松。
无心学圃学稼,有事不陶不渔。倚枕过于倚杖,看云胜似看书。
青天月出几上,白日云生杖头。矫迹不因人避,过桥每著花留。
半夜草鸣枯壁,六时云拥绳床。形影自为支许,土风别是羲黄。
四时松叶落纷纷,石面阶头尽藓纹。直是此中难得到,白云迷路且迷人。
今朝托钵过前溪,山烟水烟人欲迷。行尽松声十馀里,人家总在断桥西。
未必树皆侵汉者,低枝亦可挂吾瓢。年来饭后无馀事,且立松门看晚潮。
深山别是一乾坤,春谷烟浓树树昏。正好看花立溪口,雨来催我进松门。
天中明月照芦扉,溪上凉风生葛衣。倚树呼猿向溪立,纷纷松叶杖头飞。
茅庵总是白云封,犹想当门树几重。除却床前三尺地,凿开春雾尽栽松。
背负斜阳出西堰,春云狼藉藏春阪。过一溪桥见一村,人声渐近松声远。
欲到深山到处寻,鹤林不足又鸡林。今朝毕竟我能去,总谓云深未必深。
片石孤峦便著踪,青山敢谓不相容。时人倘辨诛茅意,虚却一峰还一峰。
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虎不避人人避虎,虎能先我息机心。
谈禅何待折松枝,飞电机关不及思。刚及饭先来举箸,献珠龙女复多时。
桑枢瓮牖我何嫌,三尺绳床近草檐。今日梦回秋色里,白云红树满疏帘。
鸡林几日是西风,处处萧萧树树红。山色最宜秋日里,溪声况在月明中。
偶然人迹到溪南,蓬壁周遭尽紫岚。山为不深嫌我住,一朝风雨拆茅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鸣蝉(鳴蟬)míng chán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诉 ( 訴 ) sù
诉 [ sù ]
- 叙述,倾吐:告~。~苦。~愿。~衷情。倾~。
- 控告:~讼。控~。上~。申~。败~。撤~。
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不道 bù dào
(1).无道;胡作非为。《国语·晋语八》:“ 秦后子 来奔…… 文子 曰:‘公子辱于弊邑,必避不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 伍员 相 闔閭 以霸, 夫差 不道,流而杀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駈良民如婢使,取私货若己产,深为不道。”
(2).刑律名。《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 宣 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宋 叶适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 蹈中 明果肃怛,右良锄奸,捕劾 罗天锡 等罪不道以上,论如律。”
(3).不说。《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説,不道恶语。”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丁谓 既逐 李公 於 衡州 ,遣中使齎詔赐之,不道所以。”
(4).犹不料。 唐 元稹 《雉媒》诗:“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网偶然触。” 宋 张载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之二:“人怜旧病新年减,不道新添别病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只向 晦菴 説得他两句説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 张天翼 《欢迎会》:“想当初我们轻视你们,期在必胜,却不道你们有如此之英雄。”
(5).犹不顾,不管。 唐 李白 《长干行》:“相迎不道远,直至 长风沙 。” 宋 高登 《好事近》词:“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元 杨朝英 《梧叶儿·客中闻雨》曲:“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6).犹言不思量。 宋 陈亮 《清平乐》词:“银屏绣阁,不道鮫綃薄!嘶骑怱怱尘漠漠,还过夕阳村落。”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十分酒十分悲怨,却不道怎生般消遣。”
(7).犹言不奈,不堪。谓难以承受。 南唐 冯延巳 《三台令》词:“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絶。更深影入空牀,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宋 张元干 《虞美人》词:“西牕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8).犹言不知,不觉。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虽居 燕支山 ,不道朔雪寒。” 宋 苏轼 《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漢語大詞典》
(2).刑律名。《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 宣 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宋 叶适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 蹈中 明果肃怛,右良锄奸,捕劾 罗天锡 等罪不道以上,论如律。”
(3).不说。《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説,不道恶语。”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丁谓 既逐 李公 於 衡州 ,遣中使齎詔赐之,不道所以。”
(4).犹不料。 唐 元稹 《雉媒》诗:“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网偶然触。” 宋 张载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之二:“人怜旧病新年减,不道新添别病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只向 晦菴 説得他两句説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 张天翼 《欢迎会》:“想当初我们轻视你们,期在必胜,却不道你们有如此之英雄。”
(5).犹不顾,不管。 唐 李白 《长干行》:“相迎不道远,直至 长风沙 。” 宋 高登 《好事近》词:“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元 杨朝英 《梧叶儿·客中闻雨》曲:“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6).犹言不思量。 宋 陈亮 《清平乐》词:“银屏绣阁,不道鮫綃薄!嘶骑怱怱尘漠漠,还过夕阳村落。”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十分酒十分悲怨,却不道怎生般消遣。”
(7).犹言不奈,不堪。谓难以承受。 南唐 冯延巳 《三台令》词:“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絶。更深影入空牀,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宋 张元干 《虞美人》词:“西牕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8).犹言不知,不觉。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虽居 燕支山 ,不道朔雪寒。” 宋 苏轼 《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漢語大詞典》
秋风(秋風)qiū fēng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