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弊帙散未收,遗言藉闲适。

张宇初明代〕《旅怀

落木号凄风,蟋蟀鸣四壁。
寒灯照帘帷,丛薄林露滴。
弊帙散未收,遗言藉闲适。
更长城鼓遥,星月杂行迹。
余梦感遐思,初霜古枫赤。
忽兹岁月深,<车轲>念登历。
虚中竟谁论,永夕增叹息。
无寐幽抱盈,空林静寒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未收遗言闲适

弊 bì《國語辭典》

弊 [ bì ]

  1. 害处、毛病。如:「有利无弊」、「兴利除弊」。《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宋·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欺诈蒙骗、奸伪非法的事。如:「作弊」、「营私舞弊」。《红楼梦·第一四回》:「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
  1. 疲困。《文选·诸葛亮·出师表》:「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宋·苏轼〈留侯论〉:「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弊。」
  1. 败、衰败。《楚辞·屈原·天问》:「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帙 zhì《國語辭典》

帙 [ zhì ]

  1. 書、畫的封套。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唐·王維〈濟州過趙叟家宴〉詩:「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書。」
  2. 套裝書。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
  3. 量詞。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何承天禮論三百卷,儉抄為八帙,又別抄條目為十三卷。」《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未收
林逋诗雨摆鱼薪市未收戴良题渔村夕照诗心期逐渔网荡然俱未收  ——《韵府拾遗 尤韵》
遗言(遺言)yí yán
(1).临终的话。《左传·襄公十四年》:“ 楚子囊 还自伐 吴 ,卒。将死,遗言谓 子庚 :‘必城 郢 。’”《新唐书·高俭传》:“ 长孙无忌 伏马前,陈 士廉 遗言,乞不临丧。”《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今染病危急,万一不好,有甚遗言回覆父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死时留下几句哀切的遗言:‘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2).犹古训。《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汉 王粲 《公宴》诗:“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今通政 雷先生 服 孔子 遗言,能自得其志。”
(3).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道要在斯,无有遗言。”
(4).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有恶其冗长,而施用遗言,则一二字可了者,于势固最为径便。”  ——《漢語大詞典》
藉 jiè/jí《國語辭典》

藉 [ jiè ]

  1. 鋪墊物。《說文解字·艸部》:「藉,祭藉也。」《易經·大過卦·初六》:「藉用白茅。」《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1. 鋪墊。宋·蘇軾〈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詞:「還與去年人,共籍西湖草。」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攜中及妹,儽然丐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歸則藉稿於地。」
  2. 依賴。如:「憑藉」、「依藉」、「慰藉」。《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3. 假借。如:「藉口」、「藉故」。《商君書·開塞》:「藉刑以除刑。」

藉 [ jí ]

  1. 參見「藉藉」、「狼藉」等條。
闲适(閒適)xián shì
亦作“间适”。亦作“闲适”。 妾代嫡妻之意。《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颜师古 注:“间,代也,音居莧反。适读曰嫡。”
亦作“间适”。亦作“闲适”。 清闲安逸;优游自在。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至於‘讽諭’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宋 苏轼 《与监丞事书》:“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宜及今为乐。异时一为世故所縻,求此閒适,岂可復得耶?”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石郎蓑笠墓》:“时以短笛自娱,意亦閒适。”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这一年的暑假,总算过得最快乐,最闲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