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漫流东去一江平。

吴融唐代〕《登汉州城楼

雨余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叠翠北来千嶂尽,
漫流东去一江平。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漫流东去一江

漫流 màn liú
(1).水势很大的河流。 唐 于鹄 《寄续尊师》诗:“春木带枯叶,新蒲生漫流。”
(2).随意流淌;到处流。 明 高启 《赠钱文则琴呈良夫》诗:“漫流入沧海,悠然去无回。”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汗水虽然还是一直在他的脸颊和脖子周围漫流,他如今并不来揩拭他们。”  ——《漢語大詞典》
东去(东去)
魏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并序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宋之问 留别之望舍弟 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东去姑苏台,乃过陟阳馆。
唐 刘禹锡 送鸿举游江西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唐 陆龟蒙 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 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  ——《骈字类编》
一江
宋 杨万里 过招贤渡四首 其二 一江故作两江分,立杀呼船隔岸人。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 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
宋 方回 次韵张耕道喜雨见怀兼呈赵宾旸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元 范梈 离扬州 回首竹西亭渐远,一江烟雨酒旗斜。
元 杨载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宋 黄庚 舟行送王琴所之澉州 万点远山重叠恨,一江流水浅深愁。
元 钱惟善 送魏好义尹分水赋十六濑 万叠冷云藏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
元 钱惟善 晚雨过白塔 夏雨染成千树绿,暮岚散作一江烟。
元 陈基 题管夫人竹 日暮是谁调锦瑟,一江烟雨泣湘娥。  ——《骈字类编》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