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子云朋友当如是,脱然意快如狞驹。

郑獬宋代〕《通州雨夜寄孙中叔

黑雨喷薄阴云驱,昏林号风秋声粗。
海气熏煮怒不泄,彭彭十月推雷车。
湿衣悯默瞠无睡,起对樽酒谁为娱。
此心岂复有双羽,一夜飞去不可拘。
昔与子同入京师,借屋共寄西城庐。
爱我议论有可采,携草就我夸染濡。
炼出五色补天漏,拈笔蘸墨纵横涂。
子云朋友当如是,脱然意快如狞驹。
京师天子之所宅,楼殿堆叠骑天衢。
瓦光流碧滑欲走,缋画颠倒横相舁。
东风薰浓一千里,黄蜂蝴蝶飞蘧蘧。
高楼张旗闹煮酒,沉香满榼金真珠。
玉盆一饮醉不醒,落花满衫行相扶。
未几子去游西洛,嗟我出门独骑驴。
晚落尘埃两袖泪,望子不见风吹裾。
三月殿前试不中,青冥失计游五湖。
抚剑东南看沧海,大江正值秋风初。
我疑海神怒天热,直欲上薄东日乌。
乾坤顿撼壮人意,揭竿便欲寻狂奴。
九月归来已霜蚤,肥膏紫蟹溶金酥。
南窗灯火夜可喜,箧中卷册聊铺舒。
读倦抱膝一吐气,契阔各在天一隅。
相别於今二百日,飞雁南来无北书。
游从欢喜似旧否,洛下为学安稳无。
虽然贫窘少倚赖,空肠慎勿多悲吁。
圣贤独立以待用,提出日月还唐虞。
天地当中贯一柱,孟子所谓大丈夫。
躁儿跳跃不足数,插翅强欲飞蟾蜍。
纵子不遇乃至死,勉之学为荀杨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朋友如是脱然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朋友 péng yǒu
(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孔颖达 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 春卿 事 季孟 ,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茅盾 《昙》一:“这都是她到 上海 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2). 明 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説 邹朋友 要相访,不免啟扉等候呀。”《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 梅朋友 替他起名。”《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 明 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3).特指恋人。 陈原 《社会语言学》10.2:“旧词被赋予新义。例如:‘朋友’(在一定场合下,=恋爱对象)。”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如是 rú shì
(1).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 叶适 《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强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絶。”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
(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漢語大詞典》
脱然 tuō rán
(1).舒适貌。多指疾病脱体。《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 何休 注:“脱然,疾除貌也。”《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当此之时,得茠越下则脱然而喜矣。” 高诱 注:“脱,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则气得舒,故喜也。” 唐 韩愈 《答张籍书》:“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痾去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其妻病,道人为灸屋柱十餘壮,脱然愈。”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醉德无何,忽云改岁,兄今其脱然愈乎?”
(2).超越寻常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补遗》卷一:“臣子 栻 ,年十四,脱然可与语圣人之道。”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劝学》:“二 程 子十四五岁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3).超脱无累。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虚佇神素,脱然畦封。”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今谐与子脱然去,亦有文字歌 唐 周 。” 明 方孝孺 《空同外史赞》:“飘然轻举者,吾知其为仙;脱然无累者,吾知其为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然大府之技,充之至以党逆中人止矣。而公脱然始终,名高身泰。”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1.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2.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3.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5.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6.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7.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8. 姓。如明代有意秀。
  1.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2.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3.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1.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快 kuài《國語辭典》

快 [ kuài ]

  1. 高兴、欢喜、舒畅。如:「愉快」、「快乐」、「痛快」、「快感」。《战国策·秦策五》:「文信侯去而不快。」
  2. 爽直。如:「快人快语」、「心直口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是少卿先生?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
  3. 迅速、灵敏。如:「快速」、「眼明手快」。《晋书·卷七五·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
  4. 锋利、锐利。如:「快斧」、「快剑」、「快刀」。
  1. 顺遂、舒服。如:「大快人心」。《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搆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 将要。如:「天快放晴了。」、「我快毕业了!」
  2. 赶紧。如:「您快别这么说。」、「这里很危险,你快离开吧!」
  1. 速度。如:「这匹马能跑多快?」
  2. 旧指衙门中掌管缉捕的差役。如:「捕快」。
  3. 姓。如汉代有快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狞 ( 獰 ) níng
狞 [ níng ]
     ◎ 凶猛,样子凶恶:~视。~笑。狰~。
驹 ( 駒 ) jū
驹 [ jū ]
  1. 少壮的骏马,有时用以喻少年英俊的人:千里~(a.千里马;b.喻年轻有力的人)。白~过隙;~隙;~阴;~光(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缝隙前一掠而过)。
  2. 小马,又指小驴、小骡:马~子。驴~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