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那待韩公来属部,无劳王勃写雄辞。

强至宋代〕《送程公辟郎中知洪州二首

滕阁栏高红螮蝀,章江水阔碧琉璃。
几年气象归谈笑,一道藩垣系指麾。
那待韩公来属部,无劳王勃写雄辞。
使君自有文章手,能与山川作好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属部无劳王勃雄辞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韩 ( 韓 ) hán
韩 [ há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属部(屬部)shǔ bù
(1).部下、部属。 明 高启 《送李使君镇海昌》诗:“海风千里捲双旌,按轡初闻属部清。”
(2).附属的部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史书称 铁勒 的祖先是 匈奴 人,事实是 铁勒 曾被 匈奴 征服,作为属部之一,并非与 匈奴 同种族。”  ——《漢語大詞典》
无劳(無勞)wú láo
(1).不要劳累;不用劳烦。《庄子·在宥》:“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仪礼·聘礼》“辩復命如聘” 汉 郑玄 注:“自陈币至於上介,以公赐告无劳。” 贾公彦 疏:“无劳者,劳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无劳也。”
(2).犹无须,不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故 河 不出图, 夫子 有嘆,如或可造,无劳喟然。”《北史·贺若弼传》:“ 叔寳 惶惧流汗,股慄再拜。 弼 谓曰:‘……无劳恐惧。’”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诗:“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 赵 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报对于中国革命之舆论》:“此其中利害, 中国 人宜自审度,无劳外人代计。”
(3).没有劳绩。《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漢語大詞典》
王勃 wáng bó
(650或649-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死。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写离别怀人之作较著名,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王子安集》。  ——《漢語大詞典》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1. 用笔作字:~字。~作。编~。
  2.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雄辞(雄辭)xióng cí
气魄宏大、才情横溢的言论或文章。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宋 陆游 《贺薛安抚兼制置启》:“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