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笑色无愠,鹑化理莫推。
洪刍〔宋代〕《学韩退之体赋虾蟆一篇》
吾庐逼沮洳,蛙蛤宗生之。委委见蝌蚪,阁阁已在兹。
夜声一何喧,达旦乃寖微。月令纪蝼蝈,语默亦有时。
岂伊不平鸣,沓沓竟何为。那复当鼓吹,安能问官私。
吾闻昆崙下,厥大数十围。蟾蜍窟望舒,色胜金袅蹄。
痴騃反食月,吞吐谁能知。坎井我自足,跳梁而持颐。
鳖笑色无愠,鹑化理莫推。疥体不自惜,或以调盐醯。
柳州味南烹,下箸甘若饴。在昔荐宗庙,乃与羔兔齐。
擅减几被坐,巨细不可遗。莫以腥臊弃,终将瑚琏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鳖 ( 鱉 ) biē
鳖 [ biē ]
- ◎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无愠(無愠)wú yùn
不气愤;不怨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殷覬 ﹞意色萧然,远同 鬭生 之无愠。”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远识内无愠,深衷外有规。” 宋 刘克庄 《题小室》诗之一:“ 士师 何止三无愠, 中散 居然七不堪。” ——《漢語大詞典》
鹑 ( 鶉 ) chún
鹑 [ chún ]
- 鸟名。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鹌鹑。《廣韻•諄韻》:“鶉,䳺鶉也。”
- 传说中的赤凤。《埤雅》引《禽經》:“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
- 星宿名。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淳淳。”
- 鹑衣的简称。比喻破烂的衣服。《荀子•大略》:“子夏家貧,衣若縣鶉。”
- 通“醇”。纯美。《法言•寡見》:“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
- 同“鷻”。即雕。《詩•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飛戾天。”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动-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 参见「化子 」条。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动-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动-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 除去。如:「推陈出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