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见人龙盖世英,眼中今是老门生。

庄昶明代〕《送张博秀才还永丰博求一峰墓铭

不见人龙盖世英,眼中今是老门生。百年朋友斯文泪,万古师徒骨肉情。

此老平生真不忝,何人死后敢辞铭。栖云有石撑天地,先请君磨万丈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见人龙盖世眼中门生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人龙(人龍)rén lóng
(1).比喻人中俊杰。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自从见作人龙,翔为鸟凤,腾辉瑞谍,流庆皇家。” 五代 谭用之 《寄友人》诗:“穴凤瑞时来却易,人龙别后见何难。”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开府武昌》诗:“人龙且向东山卧,士马谁分北极忧。”
(2).蛔虫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蛔虫》。  ——《漢語大詞典》
盖世(蓋世)gài shì
谓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韩非子·解老》:“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宋 苏轼 《留侯论》:“ 子房 以盖世之才,不为 伊尹 、 太公 之谋,而特出於 荆軻 、 聂政 之计,以侥倖於不死,此 圯上老人 之所为深惜者也。”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你已经立下了盖世的功勋,平定了 匈奴 的内乱。”  ——《漢語大詞典》
英 yīng《國語辭典》

英 [ yīng ]

  1. 花。如:「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2. 物质的精华部分。如:「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3. 才德出众的人。如:「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4.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5. 姓。如汉代有英布。
  1.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2.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眼中 yǎn zhōng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门生(門生)mén shēng
(1).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2).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3).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后汉书·郅寿传》:“ 宪 ( 竇宪 )尝使门生齎书诣 寿 ,有所请托, 寿 即送詔狱。”《宋书·谢灵运传》:“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衞率。坐輒杀门生,免官。”《魏书·薛安都传》:“朝于京师,大见礼重,子姪羣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生》
(4).门客,幕僚。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復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 宋 陆游 《静镇堂记》:“ 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门生左承议郎权 四川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陆某 谨记。”按, 陆游 时在 四川 宣抚使 王炎 幕下。
(5).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唐 白居易 《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閫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五代 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三主礼闈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儒林外史》第七回:“ 范进 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受业》
(6). 宋 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