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接迹钟神秀,不餐烟火超凡格。
峨眉两山横蜀土,五岳之外更奇睹。千年积雪净含春,几道奔泉寒迸雨。
四十阴洞生肉芝,多少仙粮谁是主。樵苏不到云霞深,莓苔堆径色自古。
脩藤密萝覆涧户,众隐忘形淡相聚。真仙向之引凤鸾,老衲居然伏豺虎。
神工开辟出丹青,人间画师心何苦。李白夜行见真景,千仞峰头月半吐。
中原有客殊自惜,栈阁衰年万里隔。恍听杜宇枕畔啼,梦魂飞越剑门驿。
山灵不识邺下狂,欲往登危虚谢屐。锦官城高锦江碧,残照疏林扬马宅。
两汉接迹钟神秀,不餐烟火超凡格。六朝绮丽落后尘,大方雄浑浩无息。
谋猷大展际昌期,宪台防秋坐深夕。君不见紫微光耀圣明世,阊阖森严百灵卫。
健儿牧马尚龙荒,未许终童请缨计。今王宵旰劳宰臣,黄钺白旄任非细。
佳政威声幕南北,材官乘障气逾锐。纥干冻雀向日飞,太宇茫茫绝纤翳。
又不见漳河流水向东逝,野夫支筇望天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两汉(兩漢)liǎng hàn
西汉 和 东汉 的合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两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陆游 《独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诗:“气钟 太华 中条 秀,文在先 秦 两 汉 间。”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説尚未起也。” ——《漢語大詞典》
接迹(接跡)jiē jì
亦作“接蹟”。 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 唐 韩愈 《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歷 汉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宪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号。”
见“ 接跡 ”。 ——《漢語大詞典》
见“ 接跡 ”。 ——《漢語大詞典》
钟神(钟神)
梁昭明太子启山岳钟神星辰挺秀 ——《韵府拾遗 真韵》
秀 xiù《國語辭典》
秀 [ xiù ]
动- 稻麦等谷类吐穗开花。《诗经·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唐·聂夷中〈田家〉诗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泛指草木开花。唐·杜甫〈九日寄岑参〉诗:「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 生长、成长。晋·顾恺之〈神情〉诗:「冬岭秀寒松。」
- 表现、表演。为英语show的音译。如:「秀一下」。
- 草木的花。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文选·张协·七命》:「方疏含秀,圆井吐葩。」
- 才智杰出的人。如:「后起之秀」。《晋书·卷六五·王导传》:「顾荣、贺循、纪赡、周玘,皆南土之秀。」
- 演出、表演。如:「做秀」、「一场秀」。
- 姓。如春秋时宋有秀老。
- 草木繁茂。《宋史·卷六五·五行志·木志》:「汉阳军有插榴枝于石罅,秀茂成阴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佳木秀而繁阴。」
- 清丽、俊美。如:「娟秀」、「清秀」、「山明水秀」。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 优异、杰出。如:「优秀」、「一枝独秀」。《国语·齐语》:「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不餐
魏书列女传魏溥妻房氏子缉所交游有名胜者则身具酒饭有不及己者辄屏卧不餐须其悔谢乃食 ——《韵府拾遗 寒韵》
烟火(煙火)yān huǒ
亦作“烟火”。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
超凡 chāo fán
(1).超过凡俗。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此人相貌奇伟,风骨超凡。”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本来他才既超凡,即使没有有意识的准备,而他在无意识中也能使他的作品合理。”
(2).指特别,异乎寻常。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书房显得这样超凡的安静。”
(3).超然于尘世之外。指得道、成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笑道:‘似此疑惑,便是退悔道心,怎能够超凡脱浊?’”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五七回:“天父説我尘限未满,仍要回到凡间,劝化全国人民,救出全国灾厄,方准超凡归仙。” ——《漢語大詞典》
(2).指特别,异乎寻常。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书房显得这样超凡的安静。”
(3).超然于尘世之外。指得道、成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笑道:‘似此疑惑,便是退悔道心,怎能够超凡脱浊?’”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五七回:“天父説我尘限未满,仍要回到凡间,劝化全国人民,救出全国灾厄,方准超凡归仙。” ——《漢語大詞典》
格 gé《國語辭典》
格 [ gé ]
名- 长枝条。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溷淆,枝格相交。」
- 方形的空框或用线条组成的四方形。如:「窗格」、「方格」。
- 架子的分层。如:「这期的杂志,就放在书架的第三格。」
- 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如:「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
- 标准、法式。如:「资格」、「规格」、「合格」、「破格」。
- 人品、气量、风度、情操的泛称。如:「人格」、「品格」。宋·苏轼〈答陈履常〉二首之二:「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难继也。」
- 修辞的方法称为「格」。如:「譬喻格」、「夸张格」。
- 姓。如汉代有格班,隋代有格处仁。
- 匡正、改正。《书经·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孟子·离娄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 匹敌、抵抗。《史记·卷七十·张仪传》:「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 阻碍、阻止。《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打斗、击杀。如:「格斗」、「格杀」。《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 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至、来。《书经·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宋·苏轼〈贺时宰启〉:「欢声格于九天,乖气消于万汇。」
- 感通。《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乐志叙:「先王作乐崇德,以格神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