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
阮恩滦〔清代〕《夏初临 平山堂看龙舟》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
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
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青山无恙,哀弦豪竹都休。
罗绮云稠,笑无端、极目凭楼。惹闲愁。几多鳞爪,惊起沙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阁(高閣)gāo gé
(1).高大的楼阁。《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 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鸞罢歌舞。”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鬱苍苍。”
(2).置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 清 王夫之 《杂物赞》:“高阁,小紫竹为架,下歛上张,以庋字画及藁纸,挂壁间。”
(3).高高地搁置起来。谓弃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4).星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高阁之将将。” 吕延济 注:“高阁,星名。” ——《漢語大詞典》
(2).置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 清 王夫之 《杂物赞》:“高阁,小紫竹为架,下歛上张,以庋字画及藁纸,挂壁间。”
(3).高高地搁置起来。谓弃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4).星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高阁之将将。” 吕延济 注:“高阁,星名。” ——《漢語大詞典》
凌霄(淩霄)líng xiāo
(1).凌云。 晋 陆机 《遂志赋》:“陈顿委於 楚 魏 ,亦凌霄以自濯。”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 张生 曰:‘大丈夫有凌霄盖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遯於 嵩山 。” 宋 王安石 《孤桐》诗:“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英雄志寧教垂老,剑气尚凌霄。” 贺宜 《我们是同班的同学》诗:“我也许将飞越长空,凌霄冲天,征服神秘的天空,作星际的探险。”
(2).落叶藤本植物,攀援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花、茎、叶都可入药。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三七:“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宋 张镃 《北山早兴》诗:“啄木声穿竹,凌霄色映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凌霄》:“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然望之如天际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
淩霄:凌云。 晋 葛洪 《抱朴子·务正》:“大夏凌霄,赖羣橑之积。”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斥鷃因惊风以凌霄,朽舟託迅波而电迈。” ——《漢語大詞典》
(2).落叶藤本植物,攀援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花、茎、叶都可入药。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三七:“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宋 张镃 《北山早兴》诗:“啄木声穿竹,凌霄色映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凌霄》:“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然望之如天际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
淩霄:凌云。 晋 葛洪 《抱朴子·务正》:“大夏凌霄,赖羣橑之积。”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斥鷃因惊风以凌霄,朽舟託迅波而电迈。” ——《漢語大詞典》
长坂(長坂)cháng bǎn
见“ 长阪 ”。 ——《漢語大詞典》
掣 chè《國語辭典》
掣 [ chè ]
动- 牵引、牵动。《文选·潘岳·西征赋》:「掣三牵两。」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抽取。《晋书·卷八○·王羲之传》:「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水浒传·第五九回》:「李俊、张顺明晃晃掣出尖刀在手。」
- 疾速飞行。南朝梁·简文帝〈金錞赋〉:「野旷尘昏,星流电掣。」
练 ( 練 ) liàn
练 [ liàn ]
- 白绢:素~。江平如~。
- 把生丝、麻或布帛煮熟,使柔软洁白:~漂(“漂”,漂白)。
- 反复学习,多次操作:~习。~笔。~操。训~。~功。
- 经验多,精熟:老~。熟~。干(gàn )~。~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 姓。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竞渡(競渡)jìng dù
亦作“ 竞度 ”。 划船比赛。相传 战国 楚 屈原 于农历五月五日投 汨罗江 以死,民俗因于是日举行龙舟竞渡,以示纪念。一说竞渡之戏始于 越王 勾践 ,为纪念 伍子胥 。其他传说尚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 邯郸淳 《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 伍君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 东吴 之俗,事在 子胥 ,不关 屈平 也。《越地传》云起於 越王勾践 ,不可详矣。”《隋书·地理志下》:“ 屈原 以五月望日赴 汨罗 ,土人追至 洞庭 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櫂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新唐书·杜亚传》:“方春,南民为竞度戏, 亚 欲轻驶,乃髤船底,使篙人衣油綵衣,没水不濡,观沼华邃,费皆千万。”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竞渡》:“看 西湖 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 秦淮 ,辛未竞渡于 无锡 ,壬午竞渡于 瓜州 ,于 金山寺 。” ——《漢語大詞典》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名-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