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那似、春夜栏杆,有娇小、婵娟窥镜。
借露依篁,拨烟傍石,大浮分到春影。起斫鸦锄,不倩小鬟管领。
待蛟舞,白地春寒,却鹤唳、碧空云净。清兴。认冰壶一角,暗香微凝。
知否阿侬孤瘦,等画里逃禅,诗边和靖。梦落茆檐,飞雪海天无尽。
问那似、春夜栏杆,有娇小、婵娟窥镜。寒警。忽飞来翠羽,玉梢栖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春夜
魏晋 陶潜 杂诗十二首 其十一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骈字类编》
栏杆(欄杆)lán gān
亦作“ 栏干 ”。 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南朝 梁 王筠 《奉和皇太子忏悔应诏》:“睿艷似烟霞,栏杆若珠琲。” 唐 李绅 《宿扬州水馆》诗:“閒凭栏干指星汉,尚疑轩盖在楼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六桥上朱红栏杆,堤上栽种桃柳。” 叶圣陶 《城中》:“城里的街道极窄……行人曲着身子贴着店家的栏干相让。”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娇小(嬌小)jiāo xiǎo
(1).窈窕;小巧。 唐 李白 《江夏行》:“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巴金 《利娜》:“我的身子本来娇小,可是那张床几乎还容不下。”
(2).形容声音柔细。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鸎声爱娇小,鷰翼翫逶迤。”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声音柔细。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鸎声爱娇小,鷰翼翫逶迤。” ——《漢語大詞典》
婵娟(嬋娟)chán juān
(1).姿态美好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嬋娟以此豸。” 薛综 注:“嬋娟此豸,姿态妖蛊也。”一本作“嬋蜎”。 唐 李商隐 《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元 沈禧 《一枝花·赠人》套曲:“腰肢嫋娜,体态嬋娟。”
(2).指美人。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 晏殊 《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 刘长卿 《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 ——《漢語大詞典》
(2).指美人。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 晏殊 《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 刘长卿 《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 ——《漢語大詞典》
窥镜(窺鏡)kuī jìng
照镜子。《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 修八尺有餘,而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南朝 齐 谢朓 《咏邯郸故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开笥方罗縠,窥镜比蛾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