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穷经朝夕谩披写,临池一扫春云浮。

张宇初明代〕《古砚歌答解性初高士赠宝晋斋砚而作

空峒山人居嶰谷,拥翠成轩种群玉。生平好古陋流俗,垂钓扬江岍山曲。

昔尝授道袁安门,立雪瑶台书万束。珍图异玩皆绝奇,云锦为囊善牧蓄。

时来桂馆闻钧天,握手论交踰十年。相知不怪有清癖,每赠毛颖兼陈玄。

石乡雅制来即墨,蕴质含章尤砺坚。铭词重是宝晋物,枝蔓瓜瓞相连绵。

南塘砚品每无价,龙尾洮溪未容诧。端歙犹推西北岩,青逼琅玕紫如赭。

襄阳本是南宫仙,自许苏黄堪并驾。海岳庵前铁瓮城,爱石应须拜其下。

驽骀过谓追名骝,封题远寄沧江头。磨砻愈钝鄙精锐,体方用静心与侔。

穷经朝夕谩披写,临池一扫春云浮。梧竹轩窗共清夜,冰绡云雾腾蛟虬。

京华苦惜久离别,痼疾翻成卧松雪。秦淮春涨鲙思吴,京口秋高潮梦越。

支离晚契松乔踪,价忝杨休赋应劣。愿子空峒寿与齐,缓调笙鹤梅花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穷经朝夕披写临池一扫春云

穷经(窮經)qióng jīng
谓极力钻研经籍。 唐 韩偓 《再思》诗:“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梁灏八十二作大魁》:“白首穷经,少 伏生 之八岁。” 清 黄宗羲 《陈葵献偶刻诗文序》:“吾友 陈葵献 ,汲古穷经,聚同志为经会。”  ——《漢語大詞典》
朝夕 zhāo xī
(1).早晨和晚上。《国语·晋语八》:“朝夕不相及,谁能俟五。” 韦昭 注:“言朝恐不及夕。”《后汉书·赵咨传》:“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唐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2).谓早晚朝见。《诗·小雅·雨无正》:“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郑玄 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
(3).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新近左右,翫习於朝夕。” 宋 司马光 《祭郭侍读文》:“呜呼!惟公之德,清夷纯白,恪慎匪懈,勤劬朝夕。”
(4).犹言一朝一夕。形容短时间。《国语·晋语二》:“夫 晋国 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后汉书·皇甫嵩传》:“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 宋 梅尧臣 《送石昌言学士》诗:“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后先。”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燕雀处堂朝夕计, 延秋门 外走踆踆。”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时时,经常。《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陇州 地与 吐蕃 接,旧常朝夕相伺,更入攻抄。”《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离开这个国家,我感到留恋,离开朝夕陪同我们活动的 法国 朋友,我感到痛苦。”
(6).指时日,光阴。《后汉书·郑玄传》:“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唐 杨巨源 《失题》诗:“何事慰朝夕,不踰诗酒情。” 宋 王禹偁 《答张扶书》:“又四年之中,再为謫吏,顿挫摧辱,殆无生意,以私家衣食之累,未即引去,黽勉於簿书间,以度朝夕,尚有意讲道而评文乎?” 元 黄玠 《题江山归兴图》诗自注:“《弁山小隐吟録》自序: 霅水 之阳, 弁山 之下,有丘岑蔚,思构数楹,以寄朝夕。”
(7).指度日之需。《南史·袁湛传》:“母 琅邪 王氏 ,太尉长史 诞 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妾在襁褓,母兄次没,唯一庄在 宋城 南,与乳母 陈氏 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 明 徐榜 《济南纪政·烛冤》:“ 淄川 有年,易於糊口,汝妻归我,我与汝钱供朝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瑶涇 有好博者,贫至无甑。夫妇寒夜相对泣,悔不可追。夫言,此时但有钱三五千,即可挑贩给朝夕。”
(8).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贾公彦 疏:“言朝夕即东西也。南北正则东西亦正,故兼言东西也。”《晏子春秋·杂下五》:“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 吴则虞 集释:“ 于鬯 云:朝有东义,夕有西义。”《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9).古代测日影以定方向的仪器。《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 尹知章 注:“均,陶者之输(轮)也。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今均既运,则东西不可準也。”《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孙诒让 间诂:“言运钧转动无定,必不可立表以测景。”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披写(披寫)pī xiě
倾吐,抒发。 晋 桓玄 《致会稽王道子笺》:“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心事披写间,气酣达所为。”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因留佳客坐披写,醽醁笑语倾如簁。”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江湖衷曲亦无可披写处,又恨不得对兄一披写也。”  ——《漢語大詞典》
临池(臨池)lín chí
《晋书·卫恒传》:“ 汉 兴而有草书…… 弘农 张伯英 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名臣通画学》:“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鲜有以画名者。”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 吕叔湘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书法一项,确是一种艺术。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才会有成就的。”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日记抄得很工整,字体遒劲,也可作临池之用。”  ——《漢語大詞典》
一扫(一扫)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四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
宋 苏轼 赠朱逊之,并引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宋 陆游 冬夜读书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元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元 张养浩 寄李道复平章 沧海两扶新日月,青天一扫旧烟云。  ——《骈字类编》
春云(春雲)chūn yún
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漢語大詞典》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