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公遗物非不多,赏物怀贤心不已。
米芾〔宋代〕《题苏中令家故物薛稷鹤》
辽海来稀顾蝼蚁,仰霄孤唳留清耳。从容雅步在庭除,浩荡閒心存万里。
乘轩未失入佳谈,写真不妄传诗史。好艺心灵自不凡,臭秽功名皆一戏。
武功中令应天人,束发辽阳侍帝宸。连城照乘不称宝,黄图孔诰悉珍真。
百龄生我欲公起,九原萧萧松薿薿。得公遗物非不多,赏物怀贤心不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遗物(遺物)yí wù
(1).谓超脱于世物之外。《文选·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李善 注:“《鶡冠子》曰:圣人捐物。” 汉 傅毅 《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故高举远引、山栖絶俗之士,不屑为之,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物件。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宋书·张敷传》:“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録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 至正 初, 扬子江 一夕忽竭,舟楫皆阁於涂中,露有钱货无数,盖是累覆舟之遗物也。”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身体粗大,穿着泛成灰黄色的黑布棉袍--这是分得的阿爸的遗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物集中,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
(3).指他人遗失的物件。《南齐书·王敬则传》:“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於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郡无劫盗。”《宋史·李穆传》:“ 穆 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 ——《漢語大詞典》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物件。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宋书·张敷传》:“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録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 至正 初, 扬子江 一夕忽竭,舟楫皆阁於涂中,露有钱货无数,盖是累覆舟之遗物也。”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身体粗大,穿着泛成灰黄色的黑布棉袍--这是分得的阿爸的遗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物集中,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
(3).指他人遗失的物件。《南齐书·王敬则传》:“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於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郡无劫盗。”《宋史·李穆传》:“ 穆 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 ——《漢語大詞典》
非不 fēi bù
非常;极其。《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 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赏物(赏物)
宋 欧阳修 冬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 ——《骈字类编》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 「懷 」的異體字。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已 bù yǐ
(1).不止,继续不停。《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孔颖达 疏:“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明 王阳明 《传习录》卷下:“先生慨悵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只是这地瓜的丰收,就足以使人兴奋不已了。”
(2).岂非。 汉 牟融 《理惑论》:“吾子弱冠,学 尧 、 舜 、 周 、 孔 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不已惑乎?”
(3).不得已。《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臣观 华光 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宽恩。” ——《漢語大詞典》
(2).岂非。 汉 牟融 《理惑论》:“吾子弱冠,学 尧 、 舜 、 周 、 孔 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不已惑乎?”
(3).不得已。《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臣观 华光 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宽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