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岁时(歲時)suì shí
(1).一年,四季。《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郑玄 注:“其岁时,今岁四时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清 唐甄 《潜书·居心》:“假居於人之室,近则月日,久则岁时。”
(2).岁月;时间。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唐 韩愈 《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宋 王安石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自 郭劝 以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
(3).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灋。” 孙诒让 正义:“此云岁时,唯谓岁之二时春、秋耳。”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诸姑洎友壻、弥孙,岁时与会集者,百有餘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琉球入学》:“寻又遣 蔡朝用 等五人至,今在南雍,处以 光哲堂 ,岁时给衣物如例。” 郁达夫 《东指关》:“现在岁时伏腊,也还有人去顶礼膜拜哩。”
(4).年景;年成。《后汉书·段熲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而古时的支配者偏偏会‘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以为岁时的丰啬都好像是王、卿士、师尹的力量了。” ——《漢語大詞典》
(2).岁月;时间。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唐 韩愈 《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宋 王安石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自 郭劝 以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
(3).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灋。” 孙诒让 正义:“此云岁时,唯谓岁之二时春、秋耳。”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诸姑洎友壻、弥孙,岁时与会集者,百有餘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琉球入学》:“寻又遣 蔡朝用 等五人至,今在南雍,处以 光哲堂 ,岁时给衣物如例。” 郁达夫 《东指关》:“现在岁时伏腊,也还有人去顶礼膜拜哩。”
(4).年景;年成。《后汉书·段熲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而古时的支配者偏偏会‘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以为岁时的丰啬都好像是王、卿士、师尹的力量了。” ——《漢語大詞典》
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
荐 [ jiàn ]
名- 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
- 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
- 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
- 推举。如:「推荐」。同「荐 」。
江蓠(江蘺)jiāng lí
(1).见“ 江离 ”。
(2).红藻的一种。藻体深褐色或暗红色,细圆柱状,有不规则的分枝。生在海湾浅水中。可提取琼胶,供食用及作工业原料用。也叫“龙须菜”。 ——《漢語大詞典》
(2).红藻的一种。藻体深褐色或暗红色,细圆柱状,有不规则的分枝。生在海湾浅水中。可提取琼胶,供食用及作工业原料用。也叫“龙须菜”。 ——《漢語大詞典》
遗爱(遺愛)yí ài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漢語大詞典》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漢語大詞典》
动民(动民)
管子以事动民以民动国注事成则民可动民昌则国可动 ——《骈字类编》
俗 sú《國語辭典》
俗 [ sú ]
名- 群众的风尚习惯。如:「礼俗」、「陋俗」、「入境随俗」、「移风易俗」。《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世人、一般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 尘世、世间。如:「还俗」。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自幼舍俗出家,在白马寺中修行。」
- 粗鄙的。如:「粗俗」、「鄙俗」。三国蜀·诸葛亮〈表废廖立〉:「国家不任贤而任俗吏。」
- 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诗:「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 大众化的、浅近的。如:「俗语」、「俗谚」、「俗文学」、「通俗小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