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员峤(員嶠)yuán qiáo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漢語大詞典》
方壶(方壺)fāng hú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 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漢語大詞典》
戴斗 dài dòu
北方。 唐 李德裕 《与纥扢斯可汗书》:“可汗生戴斗之乡,居寒露之野。”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 扶桑 戴斗之区, 度索 寻橦之国,来於四海之外,曾无一岁之虚。”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赵安仁 字 乐道 ,作《戴斗怀柔録》, 王晦叔 作《戴斗奉使録》。戴斗,谓北方。” 方长 《关于〈戴斗诸蕃记〉》:“又因北斗位于北方,因此‘戴斗’又专指北方而言。”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叠嶂(疊嶂,曡嶂)dié zhàng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漢語大詞典》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漢語大詞典》
横陈(横陳)héng chén
(1).横卧,横躺。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内怵惕兮徂玉牀,横自陈兮君之旁。” 南朝 梁 沈约 《梦见美人》诗:“立望復横陈,忽觉非在侧。” 唐 李商隐 《北齐》诗之一:“ 小怜 玉体横陈夜,已报 周 师入 晋阳 。” 姚雪垠 《长夜》一:“在这条官路上,他们已经好几次看到横陈在路旁的、被土匪杀害的尸体。”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碣石 jié shí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县 北。 碣石山 馀脉的柱状石亦称 碣石 ,该石自 汉 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汉书·武帝纪》:“行自 泰山 ,復东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韦应物 《弹棋歌》:“岂如 昆明 与 碣石 ,一箭飞中隔远天。”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似迢遥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三:“一掬 信陵 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漢語大詞典》
(2).指墓碑。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三:“一掬 信陵 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