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徐悱南北朝〕《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

甘泉警烽候,上谷抵楼兰。此江称豁险,兹山复郁盘。

表里穷形胜,襟带尽岩峦。修篁壮下属,危楼峻上干。

登陴起遐望,回首见长安。金沟朝灞浐,甬道入鸳鸾。

鲜车骛华毂,汗马跃银鞍。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怀纪燕山石,思开函谷丸。岂如霸上戏,羞取路傍观。

寄言封侯者,数奇良可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年壮气耿介冲冠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4. 遭受:~伤。~屈。
  5. 具有,享有:久~盛誉。
  6. 欠(钱):~债。
  7. 小于零的(数),与“”相对:~数。
  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相对:~电。~极。
  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10. 失败,与“”相对:不分胜~。
壮气(壯氣)zhuàng qì
(1).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 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2).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杜 所居号 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漢語大詞典》
耿介 gěng jiè
(1).光大圣明。《楚辞·离骚》:“彼 尧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王逸 注:“耿,光也;介,大也。 尧 舜 所以有光大圣明之称者,以循用天地之道,举贤任能,使得万事之正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 尧 舜 之耿介,称 禹 汤 之祗敬,典誥之体也。” 章炳麟 《魏武帝颂》:“ 桓 文 以一匡纪功, 尧 舜 以耿介称圣。”
(2).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王逸 注:“执节守度,不枉倾也。”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以辨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瀟洒出尘之想。”《明史·唐胄传》:“ 胄 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 岭 南人士之冠。”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九章:“我本来也是痛恨军阀,耿介不苟的人,为什么要找军阀走狗 郭团长 呢?难道吃穿要紧,人格就不要紧吗?”
(3).高耸突兀貌。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复道耿介而连云,阿阁穹窿而仰汉。” 宋 晁补之 《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吞若 云梦 者八九,长剑耿介倚天外。”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之三:“四面絶梯磴,千翠环耿介。”
(4).原指明亮的甲冑。引申为雄武。《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王逸 注:“恃怙众士被甲兵也。” 洪兴祖 补注:“﹝耿﹞明也。 逸 以介为介胄。”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 唐 刘希夷 《将军行》:“将军闢辕门,耿介当风立。”
(5).心中不安。 晋 潘岳 《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於华省。”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南齐书·褚渊传》:“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冲冠(衝冠)chōng guān
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九谷丸。” 隋炀帝 《白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衝冠。”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丈夫拊髀惊,衝冠裂目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