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面壁楞伽台,龛经注梵轴。

祖观清代〕《胡子莹同赵艮甫过访金山艮甫有诗见赠次韵 其二

赵君不羁士,词坛推宿学。胡子旷代才,妙语超等觉。

嗟予如钝金,久已退芒角。面壁楞伽台,龛经注梵轴。

岂能绝形累,聊以洗心浊。悠悠身后名,腐甘同草木。

良朋聚首难,欢谐谢拘束。邈哉独鹤声,安用候虫续。

挥手问归程,离愁满林麓。江天万里秋,孤舟何处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面壁楞伽龛经

面壁 miàn bì
(1).面对墙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谢无奕 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 ,肆言极駡。 王 正色面壁不敢动。”《聊斋志异·瑞云》 清 但明伦 评:“斯时也:前之修贄而后得见者,今且面壁而不敢见之。”
(2).指闭门独处,不与闻外事。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方将求田问舍,为三百年之养;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常梦锡》:“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 常 曰:‘垂幃痛饮,面壁而已。’”
(3).佛教语。《五灯会元·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当 魏 孝明帝 孝昌 三年也,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后因以称坐禅,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隻履提归 葱岭 去。”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禪面壁。”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之四:“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禪机返泰初。”
(4).喻常人的静坐养神。《红楼梦》第六四回:“ 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5).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方渭仁 少年负气自豪。里中时有文会,每当同人搦管拈题,苦吟面壁; 方 与 毛会侯 ,輒握手修篁怪石间,相与纵谭天下事。” 清 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诗:“ 皖中 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长面壁。”
(6).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废止了野蛮的酷刑,而用文明的面壁,记过和扣分。”  ——《漢語大詞典》
楞伽 léng jiā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1.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1.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1.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1. 姓。如明代有台元。
龛经(龛经)
唐 崔国辅 宿法华寺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  ——《骈字类编》
注 ( 註 ) zhù《國語辭典》

注 [ zhù ]

  1. 灌入、傾瀉。如:「灌注」、「大雨如注」。
  2. 心神凝聚集中。如:「專注」、「全神貫注」。
  3. 用文字解釋文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通「註」。
  1. 解釋或說明的文字。通「註」。如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清代段玉裁有《說文解字注》。
  2.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孤注一擲」。
梵 fàn《國語辭典》

梵 [ fàn ]

  1. 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创造原理。为梵语brahma的音译。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梵是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修行者最终极的目的就是与之合一。将其神格化则成为宇宙间最高的神,佛教将其归为天界中的一类。
  2. 梵语的简称。如:「梵汉对音」。
  1. 表示和古印度有关的。如:「梵语」、「梵文」。
  2. 表示和佛教有关的。如:「梵轮」、「梵寺」。
  3. 清静。《维摩诘所说经·卷一·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轴 ( 軸 ) zhóu/zhòu
轴 [ zhóu ]
  1.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心。轮~。
  2.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卷~。
  3.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两~丝线。
  4.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
  5. 枢要的地位:当~(➊当权,官居要职;➋居要职的官)。
  6.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坐标~。
轴 [ zhòu ]
  1. [大~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倒数第二出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