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陈淳明代〕《谨所之赠王氏子

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

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师者每异户,友焉亦多岐。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

小学极纤悉,无非固骸肌。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尽是平实语,中蕴至宝辉。

子曾得其趣,抑尔猎其皮。入道贵有主,何须事支离。

进德贵著实,何容慕新奇。后生所可畏,不在华藻摛。

亦非记览博,亦匪谈辨飞。勇往识其正,路头不参差。

终始一敬入,绝无傲岸私。驱车万里道,最谨发轫时。

豪釐稍有差,千里谬莫追。志学错所学,从心竟相违。

知止失所止,能得之者希。康庄大通衢,无用径捷窥。

章韶大雅音,不必转调吹。美璞要成器,切戒浪琢锤。

良苗善保养,粢盛方可期。惜兹少壮力,正宜自鞭治。

一一务下学,俛焉日孜孜。圣门缜密功,不容漏毫丝。

真积中欠缺,虚劳外奔驰。杂乎其胸臆,决堕狂与痴。

不为子行喜,抑为子行悲。子既扣我门,吾何吝子医。

不觉写肝肺,有此谆谆词。此理无强聒,姑以诚吾思。

于乎王氏子,念我谨所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妙龄弱冠立志已不

妙龄(妙齡)miào líng
(1).青春年少。《魏书·任城王云传》:“伏惟陛下妙龄在位,圣德方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艷过人者四百餘人。”《水浒传》第二十回:“这 阎婆惜 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二七:“ 耶舍罽宾 人,妙龄甫十九。”
(2).今专指女子之青春时期。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七:“不久有一个妙龄 英国 女子进来,坐在另一桌上,金发碧眼,笑靥迎人。” 徐迟 《牡丹》:“她演妙龄少女,维妙维肖。”
(3).对年轻人年龄的敬称。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 杜 旋出见 乔 ,问曰:‘郎尊姓?妙龄几何矣?’”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弱冠 ruò guàn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 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汉书·叙传下》:“ 贾生 娇娇,弱冠登朝。”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於是思有餘闲,获遂本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章 幼时为 照 所重,言其官班位望,过於其父, 章 弱冠,父为娶妻 李氏 女。”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弱冠游 洛 师,已蒙南金赏。” 刘绍棠 《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漢語大詞典》
立志 lì zhì
(1).树立志向;下定决心。《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论治则曰立志,论事则曰从权。”《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爷癆病死了,你 史妹妹 立志守寡,也就苦了。”
(2).坚强独立的意志。《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狷洁》:“﹝ 郑所南 ﹞刚介有立志,会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众争目之。”  ——《漢語大詞典》
已不 yǐ bù
见“ 已否 ”。  ——《漢語大詞典》
卑 bēi《國語辭典》

卑 [ bēi ]

  1. 低下、低微。如:「卑贱」、「天尊地卑」。《文选·沈约·恩幸传论》:「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
  2. 衰微、没落。《国语·周语上》:「王室其将卑乎?」
  3. 简陋。《文选·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
  4. 品格低劣。《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5. 谦恭。如:「谦卑」、「卑躬屈膝」、「卑词厚礼」。
  1. 低下的地方。如:「登高必自卑」。
  1. 使简陋、低俗。《论语·秦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唐·孔颖达·正义:「言禹卑下所居之宫室而尽力以治田间之沟洫。」
  2. 轻视、藐视。《国语·晋语四》:「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