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滴 yī dī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漢語大詞典》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冻 ( 凍 ) dòng
冻 [ dòng ]
-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结。~害。~馁。
-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肉~。
-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得慌。防~。~伤。~疮。
喝 hē/hè/yè《國語辭典》
喝 [ hē ]
动- 饮用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如:「喝水」、「喝酒」、「喝稀饭」。
喝 [ yè ]
形- 声音幽噎嘶哑。汉·王充《论衡·气寿》:「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被矢贯咽,音声流喝。」
喝 [ hè ]
动- 大声呵斥。如:「喝责」、「喝叱」。通「诃」、「呵」。
- 高声呼叫。如:「吆喝」。《红楼梦·第六○回》:「当下尤氏、李纨、探春三人带著平儿与众媳妇走来,将四个喝住。」
- 表示惊讶的语气。如:「喝!你居然也来了。」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风雷(風雷)fēng léi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漢語大詞典》
彰 zhāng《國語辭典》
彰 [ zhāng ]
形- 明显。《书经·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汉·王充《论衡·书解》:「德弥彰者人弥明。」
- 表露、宣扬。《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汉·王充《论衡·自纪》:「好自周,不肯自彰。」
- 姓。如汉代有彰章。
大用 dà yòng
(1).重要的用度。《周礼·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郑玄 注:“大用,朝覲之颁赐。”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