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南徐 nán xú
(1).古代州名。 东晋 侨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称 南徐 ,即今 江苏省 镇江市 。历 齐 梁 陈 ,至 隋 开皇 年间废。《宋书·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为 南兗州 , 江南 为 南徐州 ,治 京口 。” 唐 王昌龄 《客广陵》诗:“楼头 广陵 近,九月在 南徐 。” 清 吴伟业 《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忆昔扁舟醉 石头 ,别来几梦 南徐 客。”
(2).亦称“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与当时的 鱼弘 皆以豪华奢侈著称。《南史·徐羡之传》:“﹝ 徐君蒨 ﹞为 梁 湘东王 镇西諮议参军。颇好声色,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有时载伎肆意游行, 荆楚 山川,靡不毕践。朋从游好,莫得见之。时 襄阳 鱼弘 亦以豪侈称,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鱼 ,南路 徐 。’” 宋 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一:“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 南徐 。” ——《漢語大詞典》
(2).亦称“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与当时的 鱼弘 皆以豪华奢侈著称。《南史·徐羡之传》:“﹝ 徐君蒨 ﹞为 梁 湘东王 镇西諮议参军。颇好声色,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有时载伎肆意游行, 荆楚 山川,靡不毕践。朋从游好,莫得见之。时 襄阳 鱼弘 亦以豪侈称,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鱼 ,南路 徐 。’” 宋 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一:“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 南徐 。”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 古同“罹”,遭受。
-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几时(幾時)jǐ shí
(1).多少时候。 汉武帝 《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