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来归意恐迟,大人幸在何辞白。
飞电歘然度天隙,百岁能堪几行役。
游子来归意恐迟,大人幸在何辞白。
风涛念尔去何之,日暮怜渠行故逆。
世间步步是危机,绵上可耕聊自适。
游子来归意恐迟,大人幸在何辞白。
风涛念尔去何之,日暮怜渠行故逆。
世间步步是危机,绵上可耕聊自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游子(遊子)yóu zǐ
(1).离家远游的人。《管子·地数》:“夫 齐 ,衢处之本,通达所出也,游子胜商之所道。” 晋 陆机 《大田议》:“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导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时迁物屡变,游子殊未还。”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觉得 广州 究竟是 中国 的一部分,虽然奇异的花果,特别的语言,可以淆乱游子的耳目,但实际是和我所走过的别处都差不多的。”
(2).游手好闲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 凉州 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羇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 河 。”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二:“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漢語大詞典》
(2).游手好闲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 凉州 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羇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 河 。”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二:“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漢語大詞典》
来归(來歸)lái guī
(1).回来;归来。《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 镐 ,我行永久。” 朱熹 集传:“多受福祉,盖以其归自 镐 而行永久也。”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玉堂香煖珠帘捲,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屈原姊》:“ 屈原 既放逐,其姊闻之,亦来归。”
(2).归顺,归附。《水经注·青衣水》引《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 十年, 瑕 阳人自 秦 道 岷山 青衣水 来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方今圣人御世,万国来归,车书一统之朝,此等制度自应潜革。”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3).谓已嫁之女为夫家所弃而返母家。《左传·庄公二十七》:“凡诸侯之女,归寧曰来,出曰来归。” 杜预 注:“归,不反之辞。” 孔颖达 疏:“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
前来馈送。归,通“ 馈 ”。《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 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賵者,助丧之物。”《左传·隐公八年》:“三月, 郑伯 使 宛 来归 祊 ,不祀 泰山 也。” ——《漢語大詞典》
(2).归顺,归附。《水经注·青衣水》引《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 十年, 瑕 阳人自 秦 道 岷山 青衣水 来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方今圣人御世,万国来归,车书一统之朝,此等制度自应潜革。”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3).谓已嫁之女为夫家所弃而返母家。《左传·庄公二十七》:“凡诸侯之女,归寧曰来,出曰来归。” 杜预 注:“归,不反之辞。” 孔颖达 疏:“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
前来馈送。归,通“ 馈 ”。《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 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賵者,助丧之物。”《左传·隐公八年》:“三月, 郑伯 使 宛 来归 祊 ,不祀 泰山 也。”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动-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 晚:~到。~暮,~早。推~。延~。
- 姓。
大人 dà rén
(1).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既与兄 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説,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大人》:“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洗马、赞善、巡城御史、掌科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外官文职督抚、学政……武职提督、副督统、总兵、城守慰,皆称大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 玉大人 的牛性。”
(3).犹言王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后汉书·陈球传》:“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宫中,所谓 程大人 也。”《晋书·刘曜载记》:“ 猗 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5).指世家豪右。《后汉书·岑彭传》:“ 彭 因言 韩歆 南阳 大人,可以为用。” 李贤 注:“大人,谓大家豪右。”《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比至 长安 ,众十餘万”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杨整脩 皆 凉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题》诗:“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后汉书·苏章传》:“祖父 纯 ,字 桓公 ……三辅号为‘大人’。” 李贤 注:“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 太上皇 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 仲 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辞去,令弟 光 恐云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 颜师古 注:“大人, 博 自称其母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里是姑奶奶大人,有话不先来和姑奶奶説,再和谁説。”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清 秋瑾 《致秋誉章书》:“大哥大人手足。”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此颂 抑卮 长兄大人进步。”
(10).指成年人。《后汉书·南蛮传》:“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百喻经·猕猴喻》:“昔有一獮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红楼梦》第五六回:“虽然我们 寳玉 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 丁玲 《奔》:“大人们不知在喊些什么,小孩子也跟着在喊。”
(11).身材长大的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一本作“ 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 临洮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襄 武县 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餘,跡长三尺二寸。”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后汉书·南匈奴传》:“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周书·文帝纪上》:“有 葛乌菟 者,雄武多算略, 鲜卑 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周 代占梦之官。《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 朱熹 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 ——《漢語大詞典》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大人》:“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洗马、赞善、巡城御史、掌科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外官文职督抚、学政……武职提督、副督统、总兵、城守慰,皆称大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 玉大人 的牛性。”
(3).犹言王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后汉书·陈球传》:“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宫中,所谓 程大人 也。”《晋书·刘曜载记》:“ 猗 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5).指世家豪右。《后汉书·岑彭传》:“ 彭 因言 韩歆 南阳 大人,可以为用。” 李贤 注:“大人,谓大家豪右。”《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比至 长安 ,众十餘万”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杨整脩 皆 凉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题》诗:“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后汉书·苏章传》:“祖父 纯 ,字 桓公 ……三辅号为‘大人’。” 李贤 注:“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 太上皇 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 仲 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辞去,令弟 光 恐云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 颜师古 注:“大人, 博 自称其母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里是姑奶奶大人,有话不先来和姑奶奶説,再和谁説。”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清 秋瑾 《致秋誉章书》:“大哥大人手足。”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此颂 抑卮 长兄大人进步。”
(10).指成年人。《后汉书·南蛮传》:“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百喻经·猕猴喻》:“昔有一獮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红楼梦》第五六回:“虽然我们 寳玉 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 丁玲 《奔》:“大人们不知在喊些什么,小孩子也跟着在喊。”
(11).身材长大的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一本作“ 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 临洮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襄 武县 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餘,跡长三尺二寸。”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后汉书·南匈奴传》:“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周书·文帝纪上》:“有 葛乌菟 者,雄武多算略, 鲜卑 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周 代占梦之官。《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 朱熹 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 ——《漢語大詞典》
幸 xìng《國語辭典》
幸 [ xìng ]
名- 福分。如:「榮幸」、「三生有幸」。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 姓。如晉代有幸靈。
- 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 多虧。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 》:「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
- 高興。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 希冀、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 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如:「巡幸」、「臨幸」。《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