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谈笑(談笑)tán xiào
(1).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擘 bò/bāi《國語辭典》
擘 [ bò ]
名- 大拇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晋·郭璞·注:「头大如人擘指。」
- 比喻特别优秀的人物。如:「巨擘」。
- 分开、分裂。唐·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宋·吴文英〈祝英台近·翦红情〉词:「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莲 ( 蓮 ) lián
莲 [ lián ]
- ◎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藕。~房(❶莲蓬;❷指僧人的居室)。~座(❶莲花的底部;❷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
尝 ( 嘗 ) cháng
尝 [ cháng ]
-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 经历:~受。备~艰苦。
- 曾经:未~。何~。
芡 qiàn《國語辭典》
芡 [ qiàn ]
名- 植物名。睡莲科,一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有刺。夏日茎端开紫花,花终结刺球,内有圆粒数十枚,称为「芡实」,其仁可食,可入药。也称为「鸡头」。
禦 yù《國語辭典》
禦 [ yù ]
動- 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䦧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
- 阻止、禁止。《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
- 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
- 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炎炎 yán yán
(1).灼热貌。《诗·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毛 传:“炎炎,热气也。” 汉 焦赣 《易林·乾之睽》:“阳旱炎炎,伤害禾穀。”《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2).火光猛烈貌。《史记·天官书》:“﹝天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 唐 欧阳詹 《怀忠赋》:“彼炎炎之原燎,信扑之而不灭。”
(3).色彩光艳貌。 汉 班固 《东都赋》:“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其若神。” 明 唐寅 《娇女赋》:“綦丹縠兮素五综,丽炎炎兮伦无双。”
(4).气势兴盛貌;向上貌。《国语·吴语》:“夫 越王 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穀时熟,日长炎炎。” 韦昭 注:“炎炎,进貌。”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二状》:“见今访闻 苏 、 秀州 在市米价已是九十五文足,添长之势,炎炎未已。”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 英 、 俄 、 法 皆创国数百年,或近千年,炎炎之势不始今日。”
(5).权势煊赫貌。《汉书·扬雄传下》:“炎炎者灭,隆隆者絶。”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 清 毛先舒 《孔北海融述志》诗:“炎炎当路客,奕奕朱门开。”
(6).指功勋卓著。 清 龚自珍 《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炎炎 陆公 ,三代之才。”
言论美盛貌。《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陆德明 释文引 梁简文帝 曰:“美盛貌。” 宋 邵雍 《无名公传》:“炎炎之谈,甘处其陋。” 姚华 《论文后编·述旨》:“与其詹詹,毋寧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漢語大詞典》
(2).火光猛烈貌。《史记·天官书》:“﹝天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 唐 欧阳詹 《怀忠赋》:“彼炎炎之原燎,信扑之而不灭。”
(3).色彩光艳貌。 汉 班固 《东都赋》:“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其若神。” 明 唐寅 《娇女赋》:“綦丹縠兮素五综,丽炎炎兮伦无双。”
(4).气势兴盛貌;向上貌。《国语·吴语》:“夫 越王 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穀时熟,日长炎炎。” 韦昭 注:“炎炎,进貌。”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二状》:“见今访闻 苏 、 秀州 在市米价已是九十五文足,添长之势,炎炎未已。”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 英 、 俄 、 法 皆创国数百年,或近千年,炎炎之势不始今日。”
(5).权势煊赫貌。《汉书·扬雄传下》:“炎炎者灭,隆隆者絶。”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 清 毛先舒 《孔北海融述志》诗:“炎炎当路客,奕奕朱门开。”
(6).指功勋卓著。 清 龚自珍 《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炎炎 陆公 ,三代之才。”
言论美盛貌。《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陆德明 释文引 梁简文帝 曰:“美盛貌。” 宋 邵雍 《无名公传》:“炎炎之谈,甘处其陋。” 姚华 《论文后编·述旨》:“与其詹詹,毋寧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