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朝生 cháo shēng
木槿。《战国策·秦策五》:“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寿於朝生。” 鲍彪 注:“朝生,木槿也,朝荣夕落。”一说指朝蜏。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从当今至千世之后,人可长如荚英,色如 嫫母 ,寿如朝生乎?” 黄晖 校释:“朝生谓朝蜏,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如蚕蛾。” ——《漢語大詞典》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名-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动-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非人 fēi rén
(1).恶人;坏人。《左传·宣公二年》:“君子谓 羊斟 ,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后汉书·窦武传》:“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譎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姦臣日彊。” 宋 戴埴 《鼠璞·陈东伏阙》:“﹝ 高宗 ﹞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赠官推恩未足称朕悔过之意。’”
(2).谓不够格、不称职的人。《旧唐书·魏玄同传》:“又以比居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清史稿·高宗纪》:“ 赵国麟 以荐举非人,降调。”
(3).道家语。指游心于物外,形神寂静,有如槁木的异人。《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聃 , 老聃 新沐,方将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郭象 注:“寂泊之至。” 成玄英 疏:“慹然不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拥书於是,俛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4).指有残疾的人。《左传·昭公七年》:“ 孟 非人也,将不列於宗,不可谓长。” 杜预 注:“足跛,非全人,不可列为宗主。”
(5).责备别人。《墨子·兼爱下》:“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説将必无可焉。”《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
(6).谓不被当做人看待。 巴金 《廖静秋同志》:“然而她终于从非人的地位走到了人的地位,从受践踏、被蹂躏的女戏子变成了新社会的优秀艺术家。” 许地山 《危巢坠简·人非人》:“她何必出来干那非人的事?”
(7).佛教语。相对于人间而言的天界、冥界的众生。如天龙八部及夜叉之类。《法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 ——《漢語大詞典》
(2).谓不够格、不称职的人。《旧唐书·魏玄同传》:“又以比居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清史稿·高宗纪》:“ 赵国麟 以荐举非人,降调。”
(3).道家语。指游心于物外,形神寂静,有如槁木的异人。《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聃 , 老聃 新沐,方将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郭象 注:“寂泊之至。” 成玄英 疏:“慹然不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拥书於是,俛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4).指有残疾的人。《左传·昭公七年》:“ 孟 非人也,将不列於宗,不可谓长。” 杜预 注:“足跛,非全人,不可列为宗主。”
(5).责备别人。《墨子·兼爱下》:“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説将必无可焉。”《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
(6).谓不被当做人看待。 巴金 《廖静秋同志》:“然而她终于从非人的地位走到了人的地位,从受践踏、被蹂躏的女戏子变成了新社会的优秀艺术家。” 许地山 《危巢坠简·人非人》:“她何必出来干那非人的事?”
(7).佛教语。相对于人间而言的天界、冥界的众生。如天龙八部及夜叉之类。《法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 ——《漢語大詞典》
戕 qiāng《國語辭典》
戕 [ qiáng ]
动- 杀害、伤害。如:「自戕」、「戕害」。《孟子·告子上》:「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汉·曹操〈蒿里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