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白发笼乌纱,鸾封侈先入。

符锡明代〕《送谏议后屏卢子奉仗楚粤便道归觐三十韵

国家承平久,边庾不复实。九重甫垂念,诏使七道出。

故人后屏子,喜气动行色。所适问刖期,南楚与百粤。

君始发危科,怀忧在衮职。兹行雅所如,弭节照乡邑。

鹭袍拜家庆,世德光奕奕。白发笼乌纱,鸾封侈先入。

携盒廑父老,举杯多亲戚。高堂届眉寿,欢宴难具述。

秋风吹征袍,王事不遑息。晓发湓江浦,夕望夏口驿。

翱翔冈高楼,徘徊吕仙奕。西登祝融峰,俯瞰洞庭碧。

九疑云正深,二妃安所适。夷俗杂夏殊,吏治究文一。

周爰宜有献,再当言路辟。往事多激成,圣情每念及。

昌运际实难,中兴待良弼。豫养本静深,才华更荒蔚。

天骥就康庄,谁能顾俦匹。嗟我朽钝资,尝从礼官役。

情好如弟兄,论事埘促膝。赠言非所长,况乃厌陈迹。

刍荛倘见录,庶以输寸赤。银河泛本使,悬象动宸极。

近侍难久违,还当颛谏席。功名尽麒麟,富贵焉所逼。

伟哉廉蔺交,千载不可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白发乌纱鸾封先入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笼 ( 籠 ) lóng/lǒng
笼 [ lóng ]
  1.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熏~。
  2.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鸟~。蝈蝈~。
  3.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牢~。
  4.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屉。蒸~。
  5. 泛指包络之物:~头。
笼 [ lǒng ]
  1. 较大的箱子:箱~。
  2. 遮盖,罩住:~罩。烟~雾罩。
  3. 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
乌纱(烏紗)wū shā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漢語大詞典》
鸾封(鸞封)luán fēng
鸾镜之匣关闭。谓失情侣。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恩山重,把断絃再续,胜似鸞封。”  ——《漢語大詞典》
侈 chǐ《國語辭典》

侈 [ chǐ ]

  1. 铺张浪费。如:「奢侈」。《说文解字·人部》:「侈,泰奢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 夸大不实。如:「侈谈」、「放言侈论」。《文选·左思·三都赋序》:「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3. 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莽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4. 放肆、放纵、不节制。《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吕氏春秋·仲夏纪·侈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
先入
吴志胡综传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韵府拾遗 缉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