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翱翔冈高楼,徘徊吕仙奕。

符锡明代〕《送谏议后屏卢子奉仗楚粤便道归觐三十韵

国家承平久,边庾不复实。九重甫垂念,诏使七道出。

故人后屏子,喜气动行色。所适问刖期,南楚与百粤。

君始发危科,怀忧在衮职。兹行雅所如,弭节照乡邑。

鹭袍拜家庆,世德光奕奕。白发笼乌纱,鸾封侈先入。

携盒廑父老,举杯多亲戚。高堂届眉寿,欢宴难具述。

秋风吹征袍,王事不遑息。晓发湓江浦,夕望夏口驿。

翱翔冈高楼,徘徊吕仙奕。西登祝融峰,俯瞰洞庭碧。

九疑云正深,二妃安所适。夷俗杂夏殊,吏治究文一。

周爰宜有献,再当言路辟。往事多激成,圣情每念及。

昌运际实难,中兴待良弼。豫养本静深,才华更荒蔚。

天骥就康庄,谁能顾俦匹。嗟我朽钝资,尝从礼官役。

情好如弟兄,论事埘促膝。赠言非所长,况乃厌陈迹。

刍荛倘见录,庶以输寸赤。银河泛本使,悬象动宸极。

近侍难久违,还当颛谏席。功名尽麒麟,富贵焉所逼。

伟哉廉蔺交,千载不可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翱翔高楼徘徊吕仙

翱翔
1.回旋飞翔。《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楚辞·离骚》:“凤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五色鸟大如鹤,翱翔乎树杪。”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鸞和凤并翱翔,云霞灿灿夺目光。” 陈山 《旅顺口》诗:“春天来到了北地,桃花烧红了碧海,白鸥在上下翱翔。”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冈 ( 岡 ) gāng
冈 [ gāng ]
  1. 山脊:山~。~峦。
冈 [ wăng ]
  1. 同“网”。
高楼 gāo lóu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整理自网络》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吕仙 lǚ xiān
见“ 吕仙翁 ”。  ——《漢語大詞典》
奕 yì《國語辭典》

奕 [ yì ]

  1. 大。《说文解字·大部》:「奕,大也。」《诗经·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2. 美好的样子。唐·皮日休〈桃花赋〉:「或奕偞而作态,或窈窕而骋姿。」
  3. 积累的。《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晋·陶渊明〈闲情赋·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4. 娴熟。《诗经·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汉·郑玄·笺:「其干舞又闲习。」
  1. 围棋。《论语·阳货》:「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唐·韩愈〈画记〉:「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奕之具。」通「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