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区区(區區)qū qū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国 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 江 表之城,守区区之 吴 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张天翼 《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羽物 yǔ wù
(1).指鸟类。《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生……其动物宜羽物。” 郑玄 注:“羽物,翟雉之属。”《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
(2).指车饰、旌旗之属。《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三:“此羽物亦言王后车饰及旌旗之属,与射侯为一例,皆司裘掌之。” ——《漢語大詞典》
(2).指车饰、旌旗之属。《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三:“此羽物亦言王后车饰及旌旗之属,与射侯为一例,皆司裘掌之。”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依恋(依戀)yī liàn
(1).留恋,不忍离开。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欲还心依恋,欲见絶无由。”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女﹞绰约如仙,生迷惑依恋,几忘返也。”
(2).犹思念。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违履舃,愿大王保其玉体,益其令闻,某等不胜其依恋。”《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足 每言及旧君,犹有依恋之心。” ——《漢語大詞典》
(2).犹思念。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违履舃,愿大王保其玉体,益其令闻,某等不胜其依恋。”《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足 每言及旧君,犹有依恋之心。” ——《漢語大詞典》
想见(想見)xiǎng jiàn
推想而知。《史记·孔子世家论》:“余读 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南山 之下, 汧 渭 之间,想见 开元 天宝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 郭沫若 《〈屈原赋〉今释·屈原简述》:“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 ——《漢語大詞典》
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动-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一)之读音。
白云(白雲)bái yún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