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韩希孟宋代〕《练裙带中诗 其二

宋未有天下,坚正臣礼秉。开国百战功,每阵惟雄整。

及侍周幼主,臣心常烱烱。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

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

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颍。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

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未改祖宗法,天胡肆大眚。

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

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丙。失人焉得人,垂戒尝耿耿。

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

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

烈火燎昆冈,不辨金玉矿。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

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一方遭劫虏,六族死俄顷。

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簪坚折白玉,瓶沉断青绠。

一死空冥府,忧心长炳炳。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

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志节匪转石,气噎如吞鲠。

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贪生念曲蛾,乞怜羞虎阱。

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

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旄头正然蚩尤

旄头(旄頭)máo tóu
(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 ,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参见“ 昴宿 ”。  ——《漢語大詞典》
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正然 zhèng rán
正当;正在。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好大风也。正然天色明朗,就昏暗了。”《西游记》第二六回:“﹝ 行者 ﹞正然走处,见 白云洞 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再生缘》第六回:“正然相对凄凉处,番将传呼见总戎。”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目下,一只孤单的老鸹,正然绕树飞旋。”  ——《漢語大詞典》
蚩尤 chī yóu
(1).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 黄帝 战于 涿鹿 ,失败被杀。但古籍所载,说法不一:(1) 炎帝 臣。见《逸周书·尝麦》《太平御览·兵部一》《世本》 宋衷 注、《庄子·盗跖》 陆德明 释文。(2) 黄帝 臣。见《管子·五行》《越绝书·计倪内经》。(3)古庶人。见《周礼·春官·肆师》 贾公彦 疏引《五经音义》。(4) 九黎 之君。见《书·吕刑》 陆德明 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策》 高诱 注。(5)古天子。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史记·高祖本纪》 裴駰 集解引《汉书》 应劭 注。
(2).恶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与神愁。”
(3).借指雾或兵气。相传 蚩尤 与 黄帝 决战时雾塞天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蚩尤 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明 许承钦 《兵至》诗之二:“蜡索催残令, 蚩尤 卷夕曛。”
(4).星相占卜中的凶神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阴阳家禁忌:﹞一日之中,则有白虎、黑杀、刀砧、天火、重丧、天贼、地贼、血支、血忌、归忌、黑道、土瘟、天狗、大败、蚩尤、官符……等凶神。”
(5).星名。通称彗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剑锋辉太皥,旗焰拂蚩尤。”参见“ 蚩尤旗 ”。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