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四海升平当此日,万年行乐莫相违。

揭轨明代〕《题大长公主林馆

主家林馆御沟西,杨柳芙蓉映舞衣。
玉沼萍开鱼上跃,绣帘花妥燕低飞。
微风翠辇宫中去,淡月霓旌苑外归。
四海升平当此日,万年行乐莫相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四海升平万年行乐相违

四海升平(四海昇平)sì hǎi shēng píng
天下太平。 唐 张说 《大唐封祀坛颂》:“一、位当五行图籙之序,二、时会四海昇平之运,三、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谓与天合符,名不死矣。”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昇平,八方寧靖。”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万年(萬年)wàn nián
(1).祝祷之词。犹万岁;长寿。《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郑玄 笺:“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汉书·王褒传》:“雍容垂拱,永永万年。”《隋书·慕容三藏传》:“十三年,州界 连云山 响,称万年者三,詔颁郡国,仍遣使醮於山所。”
(2).极言年代之久远。《鹖冠子·王鈇》:“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万年一范。”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为天下主……亿载万年,敢有违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大 清 江山一统,太平万年。”
(3).死的婉辞。《汉书·贾谊传》:“苟身亡事,畜乱宿旤,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寧,不可谓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万年之日长恨矣!”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朕万年后以此为殉。”
(4).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 李善 注:“《晋宫阁铭》曰:‘ 华林园 ,万年树十四株。’” 吕延济 注:“万年、紫榛,木名。”  ——《漢語大詞典》
行乐(行樂)xíng lè
(1).消遣娱乐;游戏取乐。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唐 杜甫 《宿昔》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狭游》:“今日乘此春光,山川秀朗,约他同 琴操 行乐一番。”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用开水把人活活地烫死,做为自己行乐的手段。”
(2).见“ 行乐图 ”。
奏乐。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相违(相違)xiāng wéi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