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兀立番禺东,江源直与句曲通。
罗山兀立番禺东,江源直与句曲通。浮山乃是蓬莱之一岛,上古浮海而来附其中。
二山相合五百里,其高三十六百仞,巉岩岝崿摩苍空。
是为十大洞天之第七,霞炬叠叠四百三十有二之仙峰。
璇房瑶宫七十二,飞流瀑布澎湃而铮鏦。就中飞云最崒嵂,石楼中天相对出。
铁桥东望即扶桑,夜半鸡鸣观海日。朱明耀真谁所司,太极仙卿朱灵芝。
葛洪鲍靓时相访,翩翩玉燕来差池。梁卢王佐亦仙侣,轩鸾控鹤骖虬螭。
灵岩福地人罕到,瑶华琪草长葳蕤。碧桃春风开烂熳,仙苻竹叶娟娟垂。
别有寒梅寄幽壑,千枝万枝珠错落。游人醉枕梦游仙,月转参横天漠漠。
凤凰谷口凤雏飞,龙潭潭上苍龙归。冲虚观里渴虹歛,朝斗坛前睨日辉。
此山名胜天下无,峰峦沓霭接天都。不向中原数恒霍,宁论海外誇蓬壶。
韩君文彩何卓荦,兴酣落笔摇五岳。图书暂此搆精庐,行向彤庭披礼乐。
招携复有梁生才,壮游吴楚始归来。何但名山探幽胜,还期结驷黄金台。
罗浮山,真碨㠥。曾闻安期生,卖药东海市,鹤驭飘飘时一至。
华子期,亦居此,岁易其形为十二。莫道神仙不可逢,世上英雄回首是。
我与仙山似有缘,只今高卧海云边。金丹寤寐苏玄朗,颠毛种种心茫然。
思君欲订罗浮䊻,挥毫一寄罗浮篇。会须与君支短策,逍遥直上飞云颠。
倒骑黄鹤揖群仙,頫视齐州历历九点之苍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罗山(罗山)
十道山川考罗山在申州罗山县西南九里有石城山甚高峻在钟山县西南二十一里冥阨盖谓此山吕氏春秋九塞之一有地理通释淮南道古扬州之境今十有四州其名山 八公灊大别霍山罗山涂山 ——《骈字类编》
兀立 wù lì
(1).矗立;直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徐迟 《三峡记》:“峡谷中的航标灯大都兀立在崖岸边置于三角架上。”
(2).直楞楞地站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立身 本农家子,有膂力,且善走。年二十许时,往往兀立田间,若有所思。” ——《漢語大詞典》
(2).直楞楞地站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立身 本农家子,有膂力,且善走。年二十许时,往往兀立田间,若有所思。” ——《漢語大詞典》
番禺 pān yú
县名。在广州市南郊 ——《整理自网络》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请客出钱的人:作~。
- 姓。
江源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 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 ——《骈字类编》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形-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句曲 jù qǔ
(1).弯曲。《史记·天官书》:“其西有句曲九星。”《晋书·天文志中》:“鉤云句曲。” 周作人 鲁迅 《〈蜕龛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汉 印时见一二,审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
(2).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汉 茅盈 与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称 茅山 。上有 蓬壶 、 玉柱 、 华阳 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韦夏卿 《送顾况归茅山》诗:“羡君寻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汉 茅盈 与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称 茅山 。上有 蓬壶 、 玉柱 、 华阳 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韦夏卿 《送顾况归茅山》诗:“羡君寻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