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过客空寻访,飞仙已杳冥。

耿南仲宋代〕《题丹灶四首

过客空寻访,飞仙已杳冥。
他山多可买,归去读黄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过客寻访飞仙杳冥

过客(過客)guò kè
(1).过路的客人;旅客。《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乌飞过客尽,雀聚行龙匿。” 元 宋本 《水木清华亭记》:“我犹以近城郭,过客伙,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猒,别买小山 敖山驛 旁,筑亭其上。” 吴组缃 《山洪》一:“好像遇着一个横强的好汉:两手撑腰,仰面问天,有意伸出一只脚拦住去路,要和这远来的过客闹是寻非。”
(2).拜访客人。《史记·魏公子列传》:“然 嬴 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3).来客。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 陈秀公 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寻访(尋訪)xún fǎng
访求寻找。《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寻访了不可得。”《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 碧野 《山城灯火》:“我路过山城 重庆 ,寻访一位多年被禁锢在图书馆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  ——《漢語大詞典》
飞仙(飛僊)fēi xiān
亦作“ 飞僊 ”。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杳冥 yǎo míng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絶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清 卓尔堪 《雪窦》诗:“拾级凌千仞,身疑入杳冥。”
(2).阴暗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吕延济 注:“杳冥,阴暗貌。”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鬱,仰沉阴之杳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
(3).犹渺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胶水》:“北眺巨海,杳冥无际,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陈书·高祖纪上》:“惟昔上古,厥初生民……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暗想那 织女 ……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零。”
(4).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晁伯 ﹞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盃羹,龙种由来事杳冥。’”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神人之情不相远,未可以为杳冥而遇之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