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张衡愁坐政烦冤,下箸南烹炤午槃。

葛胜仲宋代〕《蒙文中县丞以诗送苦笋走笔六首为谢 其二

张衡愁坐政烦冤,下箸南烹炤午槃。老作禅痴多不肉,每观觳觫鼻辛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愁坐烦冤下箸南烹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衡 héng《國語辭典》

衡 [ héng ]

  1. 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2. 秤,量輕重的器具。《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文選·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三國吳·薛綜·注:「衡,稱也。軌,法。」
  3. 眉目之間。《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4.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因位於魁與斗杓之間,故以為斗的中央。《文選·張衡·東京賦》:「攝提揮衡,徐至於射宮。」三國吳·薛綜·注:「攝提有六星,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轉。」
  5. 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為五嶽之一。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6. 姓。如漢代有衡咸。
  1. 量輕重。《墨子·經說下》:「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二》:「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2. 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3. 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愁坐 chóu zuò
含忧默坐。 唐 李白 《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鬱悒独愁坐。”  ——《漢語大詞典》
政 zhèng《國語辭典》

政 [ zhèng ]

  1.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2.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3.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如:「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1.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如:「乞政」、「呈政」。
烦冤(煩冤)fán yuān
(1).烦躁愤懑。《楚辞·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王逸 注:“忠谋盘紆,气盈胷也。”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我国暨 突厥 、 印度 、 波斯 诸国之妇女,其烦冤紆抑,不待言矣。”
(2).屈折盘旋。《文选·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閒,堀堁扬尘,勃鬱烦冤,衝孔袭门。” 李善 注:“勃鬱烦冤,风迴旋之貌。” 汉 邹阳 《几赋》:“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3).中医谓中气郁结。《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飱泄食减腹支满,体重烦冤抑气升。”注:“烦冤者,谓中气抑鬱不伸故也。”  ——《漢語大詞典》
下箸 xià zhù
亦作“ 下筯 ”。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漢語大詞典》
南烹 nán pēng
用南方烹饪方法做出的饭菜。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宋 苏轼 《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一:“久客厌虏饌,枵然思南烹。” 宋 杨万里 《寒食对酒》诗:“南烹俱前陈,北果亦草具。”  ——《漢語大詞典》
炤 zhào/zhāo《國語辭典》

炤 [ zhào ]

  1. 照耀。《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同「照 」。
午 wǔ《國語辭典》

午 [ wǔ ]

  1. 地支的第七位。
  2. 时辰名。约当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3. 泛指白天的中间时段。如:「正午」、「中午」。《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 姓。如汉代有午汝臣。
  1. 白天或夜晚中间时段的。如:「午餐」、「午饭」、「午夜」。
  1. 违背、抵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通「牾」。

午 [ huo ]

  1. 参见「[[晌午]]」条。
槃 pán《國語辭典》

槃 [ pán ]

  1. 古時用來盛水的木製托盤。《禮記·內則》:「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
  2. 盤子。如:「珠槃」、「夷槃」。宋·蘇軾〈日喻〉:「日之狀如銅槃。」宋·陸游〈除夜〉詩:「守歲全家夜不眠,杯槃狼籍向燈前。」同「盤 」。
  3. 古時一種似盤子的樂器。《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