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涉有波涛阔,飞无羽翼双。

强至宋代〕《晦之江楼小饮辱诗怀寄谨答来贶因以奉招

遥知相忆处,相忆对秋江。
涉有波涛阔,飞无羽翼双。
端居君故里,薄宦我他乡。
交臂经时失,忧心曷日降。
此稀人迹到,惟听足音跫。
愿命朋游驾,来吟吏隐窗。
倦谈须掷麈,剧饮定空缸。
论契何如重,千钧不可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波涛羽翼

涉 shè《國語辭典》

涉 [ shè ]

  1. 徒步渡水。如:「跋山涉水」。宋·陆游〈秋郊有怀〉诗四首之四:「秋山瘦益奇,秋水浅可涉。」
  2. 乘船渡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韩愈〈闵已赋〉:「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3. 经历。如:「涉险」、「涉世未深」。《管子·兵法》:「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
  4. 牵连、相关。如:「牵涉」、「涉嫌」。《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5. 进入、陷入。如:「涉足」。《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6. 泛读、博览。如:「涉猎群书」。宋·王安石〈祭韩钦圣学士文〉:「纷百家兮并涉,超独怀兮道德。」
  1. 姓。如宋代有涉纬。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波涛(波濤)bō tāo
(1).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 唐 张乔 《望巫山》诗:“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和 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觉波涛之苦,心下如梦相似。” 茅盾 《锻炼》二五:“ 陈克明 感覚到自己好像是在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这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阔 ( 闊 ) kuò
阔 [ kuò ]
  1.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2. 富有,豪奢:~气。~绰。
  3.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4. 离别,分离:~情。久~。叙~。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羽翼 yǔ yì
(1).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囯 洪大全 《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2).指飞翔。 唐 韦应物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 王安石 《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説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
(4).指庇护。 郭沫若 《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 枚乘 《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
(6).党羽。《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  ——《漢語大詞典》
双 ( 雙 ) shuāng
双 [ shuāng ]
  1.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2. 偶,与“”相对:~数。~号。
  3. 加倍的:~料。~份。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