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威朝逐陈子壮,皇恩夕召黄道周。

李邺嗣明代〕《死戍墓歌为给事姜贞毅先生作

思陵望治苦若渴,侧席重宣故相出。二十四气诬正人,首持魁柄障白日。

莱阳姜公在黄门,平生忠笃感至尊。极论丞相真有力,要使言官气得伸。

上怒赫然死不重,却念直臣心稍动。且将赤棒代欧刀,生谪不投人鲊瓮。

圣朝从谏本如流,坐看雷砰电射收。天威朝逐陈子壮,皇恩夕召黄道周。

臣{王采}哭辞阙下出,数到宣城四十日。忽传龙御遂升天,环未及还玦未决。

小臣目断燕云下,自操吴戈甲不卸。人间今已绝金鸡,待到黄垆方遇赦。

劳劳内史啼南陌,鷶𪀗催归归不得。旧馆惟寻皋伯通,残命仍投闾子直。

三十年来泪无数,白发青山同旦暮。遗骸只葬敬亭丘,万古汉臣死戍墓。

君不见先皇仗剑排阊阖,臣挟秦弓侍其侧。东台给事生上书,宣州老兵死杀贼。

念祖堂前异草生,青松垄上秋磷碧。请取孤臣不死心,写向嵌岩一片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威皇恩夕召黄道

天威 tiān wēi
(1).上天的威严;上天的威怒。《书·君奭》:“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文选·张衡〈西京赋〉》:“礔礰激而增响,磅礚象乎天威。” 薛综 注:“磅礚,雷霆之音,象天之威怒。”
(2).指雷电。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故称。 晋 潘岳 《狭室赋》:“若乃重阴晦冥,天威震曜。”
(3).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敢不下拜。”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二:“十二年来多战塲,天威已息阵堂堂。”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 清 黄遵宪 《台湾行》诗:“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4).犹言神威。《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孟获 ﹞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1.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1.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1.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 對、向。如:「朝東」、「朝前」。
  1.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1.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3.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4.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5.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6.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壮 ( 壯 ) zhuàng
壮 [ zhuàng ]
  1.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2.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族。~锦。~歌。
皇恩 huáng ēn
皇帝的恩德。《文选·张衡〈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 李善 注:“皇,皇帝。” 南朝 齐 谢朓 《敬亭山诗》:“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感自皇恩,微茎何极於造化?亲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 明 刘基 《御柳》诗:“皇恩天地同生育,雨露无私尔最知。”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昭君 ……还不上前叩头接封!皇恩浩荡啊!”  ——《漢語大詞典》
夕召
唐书魏元忠传见朝奏下  ——《骈字类编》
黄道 huáng dào
(1).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它是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天球赤道相交于北半球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文明小史》第五三回:“为着 俄罗斯 在 北极 底下,冬天日轮在黄道出来,是一直的,所以天黑得早,天亮得快。”
(2).古代历法家以为黄道日子是吉日,作事相宜;黑道日子是凶日,作事不利。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三折:“今日黄道大吉,我是拣了来的,小贱人也来插嘴,好打。”《红楼梦》第一回:“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八章:“这不是黄道,这是黑道!这是个寒食,鬼节!”
(3).借指太阳。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岂无黄道辜葵藿,翻以丹心许蒺藜。”
(4).帝王出游时所走的道路。 唐 李白 《上之回》诗:“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前汉·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也。日,君象,故天子所行之道亦曰黄道。”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高庙 驻蹕 临安 ,艰难中,每出犹铺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衙兵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上服衮冕,步至小次,升自午阶,天步所临,皆藉以黄罗,谓之黄道。”
(5).指警方。《黄金时代》1990年第6期:“她的公开职业是一家地产公司经理,与 澳门 的‘黄道’(警方)、‘黑道’(黑社会)都有不寻常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