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动静系他人,何异马受縻。

强至宋代〕《曾元恕累日不相见以诗垂寄依韵和答

丈夫收功名,要在少壮时。
今予四十强,才短良时遗。
俯首入掾曹,所托真一枝。
动静系他人,何异马受縻。
事业乖圣贤,饥寒愧妻儿。
浩歌望青云,致身分已迟。
江湖久去眼,终日怀钓丝。
元恕知我深,爱恶非众随。
怜我事冗宦,役役犹儿嬉。
十日不一见,敢以奔走辞。
与子结永好,交情保无移。
相从文酒欢,晚岁沧洲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动静他人何异

动静(動静)dòng jìng
(1).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 宋 陆游 《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
(2).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 春郎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3).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 楚 下,并无知觉,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4).情况;消息。《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 《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5).特指起居作息。《隋书·元亨传》:“ 亨 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6).指动物与植物。《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漢語大詞典》
系 ( 系 係 繫 ) xì/jì《國語辭典》

系 [ xì ]

  1. 懸繫。《說文解字·糸部》:「系,懸也。」三國魏·曹植〈輔臣論〉:「群言系于口,而研覈是非。」
  2. 接續、繼承。《文選·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
  1. 有一定秩序及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世系」、「太陽系」、「直系血親」、「中古音系」。《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
  2.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
  3.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系益。
他人 tā rén
别人。《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  ——《漢語大詞典》
何异(何異)hé yì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一党专制。”  ——《漢語大詞典》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1.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2.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3.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1.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縻 mí《國語辭典》

縻 [ mí ]

  1. 牵引牛的绳子。《说文解字·糸部》:「縻,牛辔也。」《文选·潘岳·藉田赋》:「坻场染屦,洪縻在手。」
  2. 姓。如商代有縻元。
  1. 系缚、牵绊。《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诞传》:「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宋·苏轼〈僧惠勤初罢僧职〉诗:「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