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前瞻
唐 韦应物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宋 胡宿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 天台封诏紫泥馨,马首前瞻北斗城。 ——《骈字类编》
宋 胡宿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 天台封诏紫泥馨,马首前瞻北斗城。 ——《骈字类编》
太华(太華)tài huà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漢語大詞典》
三峰 sān fēng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漢語大詞典》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中天 zhōng tiān
(1).高空中;当空。《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迺止。”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陈毅 《乐安宜黄道中闻捷》诗:“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鬚眉。”
(2).犹参天。《文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闕,丰冠山之朱堂。” 李周翰 注:“中天,高及天半。”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武宗 於 大明 筑望仙臺,其势中天。”
(3).指上界,神仙世界。 唐 白居易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诗:“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
(4).天运正中。喻盛世。《后汉书·刘陶传》:“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清 王韬 《变法上》:“ 唐 虞 继统,号曰中天,则为文明之天下。”
(5).九天之一。 汉 扬雄 《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
(6).指 神农 之《易》。《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 晋 干宝 注:“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7).天文学名词。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天体每天经过子午圈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一次叫“下中天”。 ——《漢語大詞典》
(2).犹参天。《文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闕,丰冠山之朱堂。” 李周翰 注:“中天,高及天半。”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武宗 於 大明 筑望仙臺,其势中天。”
(3).指上界,神仙世界。 唐 白居易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诗:“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
(4).天运正中。喻盛世。《后汉书·刘陶传》:“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清 王韬 《变法上》:“ 唐 虞 继统,号曰中天,则为文明之天下。”
(5).九天之一。 汉 扬雄 《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
(6).指 神农 之《易》。《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 晋 干宝 注:“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7).天文学名词。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天体每天经过子午圈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一次叫“下中天”。 ——《漢語大詞典》
屹立 yì lì
高耸挺立。 唐 李荃 《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铭》:“维 恒 兮作镇壬癸,善利万物兮德配诸水,雄峯屹立而朝山邐迤。”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下临石壁,屹立万丈,真奇观也。”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鲁迅 《野草·一觉》:“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 ——《漢語大詞典》
争雄 zhēng xióng
争强;争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袁 孙 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 秦 兼天下,而著《战国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他牌上明説饶天下最高手一先;我们棋师难道忍得这话起,不与争雄?”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 日本 ﹞海军也是很强的,几几乎可以和 英 美 争雄。” ——《漢語大詞典》
豪 háo《國語辭典》
豪 [ háo ]
名- 參見「豪豬 」條。
- 才德智能出眾的人。如:「英豪」、「文豪」。《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
- 統帥、魁首。《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劍傳》:「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 有錢有勢或仗勢橫行的人。如:「富豪」、「土豪劣紳」。
- 細長的毛。《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通「毫」。
- 姓。如宋代有豪彥。
- 爽快、沒有拘束的。如:「豪邁」、「豪放」。《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 勢大而量多的。如:「豪雨」。宋·陸游〈雪夜〉詩:「三更天地闇,雪急風愈豪。」
- 奢華。如:「豪華」。
- 強橫、橫暴。《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