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少年公子身许国,请佐帷幄辞龙墀。

吴则礼宋代〕《送曾公善赴定武

关河落落孤鸿飞,燕然山南霜草齐。
边笳戍角自悲壮,千里不闻边马嘶。
刁斗夜急虎帐静,皎皎陇月临牙旗。
辕门柳色压毳幕,铁甲十万真熊罴。
少年公子身许国,请佐帷幄辞龙墀。
屯云渐对白玉斝,密雪欲犯黄金羁。
晚风萧萧近易水,想见怀古当倾曦。
连城笙镛断羽檄,往往横槊多新诗。
双轮稍蹉隔前坂,转盼各在天一涯。
吴钩锦带岂足赠,寄声但有长相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年公子许国帷幄龙墀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公子 gōng zǐ
(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仪礼·丧服》:“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 郑玄 注:“公子,君之庶子也。”《礼记·服问》:“传曰,有从轻从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孔颖达 疏:“公子谓诸侯之妾子也。”《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 郑玄 注:“适而传世曰世子,餘则但称公子而已。”《诗·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 孔颖达 疏:“诸侯之子称公子。”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夫 信陵 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诸侯之女亦称公子。《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於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嫌,羣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何休 注:“谓女公子也。”《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颜 淫九公子於宫中,因以纳贼,则末知其为 鲁 公子与? 邾娄 公子与?”
(3).尊称有权势地位的人;称富贵人家的子弟。《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宋 苏轼 《王定国真赞》:“雍容委蛇者,贵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事一时传遍了 临安府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 宋五嫂 鱼羹吃。” 丁玲 《母亲》:“一个是公子脾气,细事不管,一个是小姐脾气,百事不问。”
(4).敬称他人之子。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1. 參見「身毒 」條。
许国(許國)xǔ guó
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晋书·陆玩传》:“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復为身谋。” 蔡锷 《致潘惠英书》:“余素抱以身许国之心,此次尤为决心,万一为敌贼暗算,或战死疆场,决无所悔。”  ——《漢語大詞典》
请 ( 請 ) qǐng
请 [ qǐng ]
  1.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3.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4.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佐 zuǒ《國語辭典》

佐 [ zuǒ ]

  1. 辅助。如:「辅佐」、「佐理」。《左传·襄公十三年》:「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2. 劝饮、配食。《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三国吴·韦昭·注:「佐,犹劝也。」《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佐,助行酒。」
  1. 辅助的人员。如:「县佐」、「军佐」、「邮务佐」。
  1. 副的。《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帷幄 wéi wò
(1).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蟣蝨,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飘风迴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新五代史·晋臣传·吴峦》:“会天大寒,﹝ 峦 ﹞裂其帷幄以衣士卒。” 明 何景明 《拟古》诗:“凄风举帷幄,素月流中房。”
(2).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梁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錮寝。”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情繫帷幄,拜表奉贺。”《旧唐书·王琚传》:“ 琚 在帷幄之侧,常参闻大政,时人谓之‘内宰相’,无有比者。”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侍从帷幄,辅导储后。”
(3).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 宋 王安石 《辞免使相判江宁府第二表》:“帷幄七年,再陪国论。” 宋 陆游 《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 宗泽 ,帷幄无人用 岳飞 。”
(4).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 三国 魏 曹操 《请增封荀彧表》:“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力。”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衣白山人现宰官,每参帷幄繫安危。”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以他(指 曹操 )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5).指谋臣或谋画之任。《后汉书·郎顗传》:“岂独陛下倦於万机,帷幄之政有所闕歟?” 李贤 注:“帷幄,谓謨谋之臣也。”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緍。”  ——《漢語大詞典》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1. 「辭 」的異體字。
龙墀(龍墀)lóng chí
(1).犹丹墀。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三:“凤闕轻遮翡翠幃,龙墀遥望麴尘丝。”《宋史·礼志四》:“帝諭 文彦博 等曰,郊坛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设於左右夹廡及龙墀上。”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参鸞驭,虎殿龙墀,口吐虹霓气。”
(2).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晓謁龙墀罢,行瞻凤盖翩。”
(3).法坛,道场。《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再入来看时,两三个土兵跌倒在龙墀里。”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你与我把招魂衣摄,遗照图悬,龙墀净扫,凤幄高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