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

张栻宋代〕《送李崧才归闽二首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历数勋贤到眼

历数(歷數)lì shǔ
(1).犹历法。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起上矣。” 唐 柳宗元 《舜禹之事》:“﹝ 舜 ﹞合时月,正历数。”《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 王 名 朔 ,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
(2).古谓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历,也写作“厤”。《论语·尧曰》:“咨,尔 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何晏 集解:“厤数谓列次也。” 邢昺 疏:“ 孔 注《尚书》云:谓天道。谓天厤运之数。帝王易姓而兴,故言厤数谓天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今天眷明德,民怀奥主,历数允集,歌讼同臻。”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水德之传一传二,岂独神言赤帝之为 桓 为 灵 ,诚非历数。”
亦作“厤数”。
(1).岁时节候的次序。《庄子·寓言》:“天有歷数,地有人据。”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鸡知将旦,不能究阴阳之歷数。”
(2).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书·洪范》:“五纪……五曰厤数。” 孔 传:“厤数节气之度以为厤,敬授民时。” 孔颖达 疏:“筭日月行道所歷,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厤。”《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歷数。” 清 王锡阐 《晓庵新法·自序》:“儒者不知歷数,而援虚理以立説。”
(3).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论语·尧曰》:“ 尧 曰:‘咨!尔 舜 ,天之歷数在尔躬。’”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歷数在帝,践祚允宜。” 宋 范成大 《秦淮》诗:“经营暨六代,兹地称神州,乃知歷数定,昧者徒私忧。” 明 朱元璋 《免朝谒手诏》:“尔察歷数,观天文,择主就聘,首陈三策,朕实嘉行。”
亦作“厤数”。 一一列举;逐个说出。《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因歷数大臣过失。”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昨所能黜臺諫五人,惟是 从诲 入臺未久,其他四人,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可以歷数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若 杜陵 长篇,有歷数月日事者,合为一章。《大雅》有此体。”《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铁人 ﹞历数钻工们如何苦战。”  ——《漢語大詞典》
勋贤(勳賢)xūn xián
有功勋有才能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 管 隰 之迭升 桓 世, 先 赵 之同列 文 朝。”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十五年,会上新即位,成德表帅,上曰:‘非吾勋贤,莫可入者。’”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 巫咸 ﹞盖一代之勋贤,而谓巫覡之类可乎?”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郡 jùn《國語辭典》

郡 [ jùn ]

  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周时县大郡小,以县统郡,至秦始皇时,废封建,行郡县,郡大县小,以郡统县,汉以后历代因袭,隋唐时曾罢郡置州,宋时改郡为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2. 姓。如明代有郡敬。
到眼 dào yǎn
见到,看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池塘静於寺,俗事不到眼。”《宣和书谱·谢万》:“独‘鯁恨’一帖尤著见於世。其亦 魏 晋 已来流传到眼者,类多哀悼语,此其然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这过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  ——《漢語大詞典》
希 xī《國語辭典》

希 [ xī ]

  1. 少有、不多。如:「希罕」、「物以希为贵」、「人生七十古来希」。《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通「稀」。
  1. 渴望、恳求。如:「希求」、「希冀」。《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2. 仰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3. 止、渐歇。《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 姓。如宋代有希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