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清秋 qīng qiū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漢語大詞典》
日昏
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诗日昏冬命酒寒蛩鸣蕙丛 ——《骈字类编》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名-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仲冬 zhòng dōng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后汉书·宦者传序》:“《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閭,谨房室。’”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水浒传》第一○三回:“此时是仲冬将近,叶落草枯,星光下看得出路径。” ——《漢語大詞典》
雷 léi《國語辭典》
雷 [ léi ]
名- 大气放电时,激荡空气所发出的巨响。如:「春雷」、「打雷」。
- 武器名。一种爆炸性的火器。如:「水雷」、「地雷」、「鱼雷」、「扫雷」。
- 姓。如汉代有雷义。
- 比喻声音很大。《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比喻迅捷。唐·柳宗元〈晋问〉:「千里雷驰,重马轻车。」
虺虺 huī huī
雷声。《诗·邶风·终风》:“曀曀其阴,虺虺其靁。” 毛 传:“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朱熹 集传:“靁将发而未震之声。” 宋 黄庭坚 《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炎洲冬无冰,十月雷虺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