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捋 luō/lǚ《國語辭典》
捋 [ lè ]
动- 拔除。如:「捋虎须」。
捋 [ luō ]
动- 用手抓住东西的某一部分,向别的部分移动压取。如:「捋汗」、「捋袖子」、「捋臂卷袖」。
捋 [ lǚ ]
动- 采取。《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用手指顺著抹过去,使物体平顺、光溜。如:「捋胡须」。《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无名氏·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拿取。《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妇欲捋衣视生,一振衣,书落榻上。」
霜须
形容须白如霜 ——《整理自网络》
诧 ( 詫 ) chà
诧 [ chà ]
- 惊讶,觉得奇怪:~谔。~异。惊~。~为奇事。
- 诳,欺骗:甘言~语(甜言蜜语,诳骗人的话)。
儿子(兒子)ér zi
(1).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成玄英 疏:“同於赤子也。”《吕氏春秋·异宝》:“今以百金与摶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摶黍矣。” 高诱 注:“儿子,小子。”
(2).子女。《汉书·高帝纪上》:“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儿子,指 孝惠帝 、 鲁元公主 。
(3).指所生男孩。《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 帝 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宋 苏轼 《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诗:“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为豪杰,为头家长,唤作 祝朝奉 ,有三个儿子,名为 祝氏 三杰。”
(4).男子对长辈的自称。《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 汉 天子! 汉 天子,我丈人行’。”《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鬼谷 :‘谁敢看旗?’当有 独孤角 言:‘儿子看。’” ——《漢語大詞典》
(2).子女。《汉书·高帝纪上》:“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儿子,指 孝惠帝 、 鲁元公主 。
(3).指所生男孩。《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 帝 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宋 苏轼 《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诗:“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为豪杰,为头家长,唤作 祝朝奉 ,有三个儿子,名为 祝氏 三杰。”
(4).男子对长辈的自称。《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 汉 天子! 汉 天子,我丈人行’。”《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鬼谷 :‘谁敢看旗?’当有 独孤角 言:‘儿子看。’”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名-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 姓。如汉代有翁伯。
试 ( 試 ) shì
试 [ shì ]
-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
-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校 xiào/jiào《國語辭典》
校 [ xiào ]
名- 施教求學的地方。如:「學校」、「補校」、「夜校」。
- 中級軍官的名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 姓。如唐代有校桀。
校 [ jiào ]
動- 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 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 計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故 gù《國語辭典》
故 [ gù ]
名- 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晋·杜预·注:「故,事也。」
- 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
- 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 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 死去的。如:「故总统」。
- 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 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
- 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新年 xīn nián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白居易 《绣妇叹》诗:“连枝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餉小姑。”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立春在新年,则於小除日进;在旧年,则於立春前三日进。”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除夕信新年四日收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