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蜀中文物古来盛,两汉名士特标题。

谢榛明代〕《题扬子云草玄图

蚕丛之国三秦西,千峰上与青天齐。栈道悬空历万险,巨竹脩藤当昼迷。

瀑布砰訇响不绝,阴壑直下垂虹霓。班虎咆哮黑熊啼,飒沓风舞双鹍鸡。

路出剑门沃野阔,锦江秋水明玻瓈。蜀中文物古来盛,两汉名士特标题。

前有马卿后扬子,高才往往怀金闺。火德中衰世板荡,谁能皓首甘幽栖。

枫树森森隐茅宇,荒凉门径无轮蹄。草玄拟易坐朝夕,冥心自得穷端倪。

水有汀洲山有溪,居然此道在盐齑。龙蛇知时蛰深窟,男儿志气何乖睽。

校书阁下独遗恨,首阳二子光蒿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蜀中文物古来两汉名士标题

蜀中 shǔ zhōng
蜀 ,古国名,为 秦 所灭。有今 四川 省中部地。因泛称 蜀 地为“蜀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建安 十九年, 先主 克 蜀 。 蜀 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饗食三军。”《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又问曰:‘ 蜀 中人物如何?’ 松 曰:‘……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尽记,岂能尽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蜀无眉山》:“ 卭州 牧 杨宏庆 云:‘人称三 苏 为 眉山 苏氏 ,考之 蜀 中志书,无所谓‘眉山’者。’”  ——《漢語大詞典》
文物 wén wù
(1).指礼乐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贵贱,制等级,故云。《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旧唐书·褚无量传》:“请旁询硕儒,俯摭旧典,採曲臺之故事,行圆丘之正仪,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2).文彩物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宫室居处则有堵雉之限,冠盖旌旗则有文物之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诗云‘为章於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3).指车服旌旗仪仗之类。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文物空严,鑾和虚卫。”《南史·齐豫章王嶷传》:“ 嶷 身长七尺八寸,善持容范,文物卫从,礼冠百僚。”《隋书·炀帝纪上》:“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 唐 宋之问 《驾出长安》诗:“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关于 秦 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4).文人,文士。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窦叔向》:“有卓絶之行,登第於 大历 初,远振佳名,为文物冠冕。”
(5).历代相传的文献古物。 唐 颜师古 《等慈寺碑》:“即倾许之人徒,收亡 隋 之文物。” 宋 文天祥 《跋诚斋〈锦江文稿〉》:“呜呼!庚申一变, 瑞 之文物煨烬十九。” 徐迟 《凤翔》:“精美贵重的文物,几座珍宝馆也陈列不了。”
(6).借谓文化悠久。 清 冯桂芬 《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故数文物之邦,必曰东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将见普天率土,仍是文物华人。”  ——《漢語大詞典》
古来(古來)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1.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2.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1.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1.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2.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3.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1.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1. 姓。如汉代有盛苞。
两汉(兩漢)liǎng hàn
西汉 和 东汉 的合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两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陆游 《独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诗:“气钟 太华 中条 秀,文在先 秦 两 汉 间。”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説尚未起也。”  ——《漢語大詞典》
名士 míng shì
(1).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玄 注:“名士,不仕者。” 孔颖达 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2).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3).泛指知名人士。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4).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参见“ 名士风流 ”。
(5).指刑名之士。《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漢語大詞典》
特 tè《國語辭典》

特 [ tè ]

  1. 與眾不同的、超出一般的。如:「獨特」、「特等」、「奇特」。
  2. 雄性的。如:「特牛」、「特牲」。
  1. 特別。如:「特地」、「特意」。《文選·李密·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 只、但。如:「不特」、「非特」。
  1. 配偶。《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2. 特務。如:「匪特」、「敵特」。
标题(標題)biāo tí
(1).标识于器物或字画上的题记文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明 袁宏道 《送张西麓之任罗平》诗:“番牒多如篆,蛮歌乍似啼。僻乡名蹟少,慎勿厌标题。”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甚至于淫书都标题着‘警世之书’。”
(2).标明著作及其篇章的题目。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亦有事应可书,宜别标题,而古来作者,曾未觉察。” 明 唐寅 《折桂令》曲:“刚不到数行笺註,几个标题;早不辨了 周 书 汉 史,却倒读了者也乎之。” 巴金 《关于〈父与子〉》:“标题《父与子》就说明小说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