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追思 zhuī sī
追念;回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及其终也, 叶 人追思而立祠。” 宋 苏轼 《至真州再和》诗之二:“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巔。”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故至今谭相才者,犹不能不追思之。” ——《漢語大詞典》
可乐(可樂)kě lè
令人喜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声气可乐。” 晋 陆机 《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宋 苏轼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丁年 dīng nián
男子成丁之年。历代之制不一。 汉 以男子二十岁为丁, 明 清 以十六岁为丁。亦泛指壮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足下﹞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李善 注:“丁年,谓丁壮之年也。” 金 元好问 《灯下梅影》诗:“丁年夜坐眼如鱼,老矣而今不读书。” 清 缪慧远 《友人过访》诗:“坐上清歌闻子夜,人生行乐及丁年。” 梁启超 《卢梭学案》:“又凡人生长於一政府之下,及既达丁年,犹居是邦,而遵奉其法律,即默认其国之民约而守之也。” ——《漢語大詞典》
日力 rì lì
(1).指一天的力气。《孟子·公孙丑下》“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汉 赵岐 注:“极日力而宿。” 唐 柳宗元 《叔父殿中侍御史墓表》:“自少耽学,颇工为文,既穷日力,又继以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煇 出疆过 白沟 ,日行六七十里。若百餘里,穷日力方到。”
(2).泛指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於无补之学。”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涉猎而不著録,则日力可惜矣。”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八章第二节:“本朝之治经术者亦然,销其脑力及其日力於故纸之丛,苟以逭死而已。”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於无补之学。”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涉猎而不著録,则日力可惜矣。”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八章第二节:“本朝之治经术者亦然,销其脑力及其日力於故纸之丛,苟以逭死而已。” ——《漢語大詞典》
孳孳 zī zī
同“ 孜孜 ”。
(1).孳,通“ 孜 ”。勤勉;努力不懈。《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陈澔 集说:“孳孳,勤勉之貌。”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此士所以日夜孳孳,脩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在职二年,孳孳为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简截的答道:‘我就是想,每天孳孳!’”
(2).孳,通“ 孜 ”。一心一意或用心力的样子。 汉 贾谊 《旱云赋》:“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从此之后,他遇了求书画的,也不敢孳孳计较了。” 梁启超 《论自由》:“‘利’主义者,天下之良主义也,有人於此,孳孳务利己,而曰我实行利主义可乎?” ——《漢語大詞典》
(1).孳,通“ 孜 ”。勤勉;努力不懈。《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陈澔 集说:“孳孳,勤勉之貌。”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此士所以日夜孳孳,脩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在职二年,孳孳为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简截的答道:‘我就是想,每天孳孳!’”
(2).孳,通“ 孜 ”。一心一意或用心力的样子。 汉 贾谊 《旱云赋》:“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从此之后,他遇了求书画的,也不敢孳孳计较了。” 梁启超 《论自由》:“‘利’主义者,天下之良主义也,有人於此,孳孳务利己,而曰我实行利主义可乎?”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食 shí/sì/yì《國語辭典》
食 [ shí ]
名- 吃的東西。如:「糧食」、「麵食」、「素食」、「節衣縮食」。
- 生計、俸祿。《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吃、吃飯。如:「食髓知味」、「發憤忘食」、「廢寢忘食」。《戰國策·齊策四》:「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 嚐到、承受。如:「自食惡果」。《漢書·卷一○○·敘傳下》:「廣阿之廑,食厥舊德。」《宋史·卷三八六·范成大傳》:「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 消耗、虧損。《易經·豐卦·彖曰》:「日中則昊,月盈則食。」通「蝕」。
- 違背、背棄。參見「食言 」條。
食 [ yì ]
名-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音讀為(ㄌㄧˋ ㄧˋ ㄐㄧ)。
食 [ sì ]
動- 拿食物給人或牲畜吃。《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唐·韓愈〈雜說〉:「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飼 」。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动-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 偃伏的。如:「眠柳」。
-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