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代庞德公,淑质秉大雅。

陈造宋代〕《赠杨伯时

璧月无纤翳,冰壶不受尘。
西京子云裔,有官居士身。
今代庞德公,淑质秉大雅。
生事一丘壑,龙凤拜床下。
绪余辨官业,膏馥付尔曹。
诗声华岳重,士论锡山高。
京尘逆旅中,初喜识芝宇。
鄙语愧呈拙,有底极推许。
漂流当定居,久计浙西东。
他年结诗社,未嫌后从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代庞德淑质大雅

今代 jīn dài
现代,今世。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宋 李觏 《袁州州学记》:“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监司待巡检》:“观此,则是使者与巡检同驛而处,同席而食,至於步行送之登舟,今代未之见也。”  ——《漢語大詞典》
庞德
三国魏南安人。字令明。初从马腾,后败降曹操,封关门亭侯  ——《整理自网络》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淑质(淑質)shū zhì
(1).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牀;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2).美好的资质。指美善的品质。《后汉书·崔駰传》:“应规矩之淑质兮,过 班 倕 而裁之。”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生有淑质。” 宋 陆游 《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明 陈子龙 《升天行》之二:“明姿与淑质,千载无欢愁。”  ——《漢語大詞典》
秉 bǐng《國語辭典》

秉 [ bǐng ]

  1. 成把、成束的谷物。《说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诗经·小雅·甫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梁·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六斛为「一秉」。《集韵·上声·梗韵》:「秉,或曰粟十六斛为秉。」《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
  3. 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史记·卷七九·范 睢蔡泽传》:「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通「柄」。
  4. 姓。如汉代有秉宽。
  1. 用手执握。《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 保持、坚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魔障套·三煞〉:「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
  3. 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秉众务,收密权。」
  4. 根据、依循。如:「秉公处理」。
大雅 dà yǎ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