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居五云处,往矣侪俊杰。

陈造宋代〕《赠钟汝楫

坐窗雨萧萧,出户泥活活。
旅食向六旬,淫霖破七八。
旧新佳客断,局陋不可活。
钟郎卷衔袖,诗与人秀发。
诵之未数纸,骤觉阴氛豁。
壮如秋涛涌,清比哀玉戛。
骚人咏香草,不足供采捋。
诗人深堂奥,掉臂欲排闼。
应接殊不暇,愧耻那容刷。
正宜长聚集。慰我抱饥渴。
不见动十日,有力苦见夺。
转头二十年,梦觉几电抹。
我甘鼯五穷,子亦狼载跋。
川增得深敬,外此本毫末。
别语忽见谂,回肠隐胶葛。
乘除等寒暑,休王有回斡。
豫章出林迟,出乃千丈拔。
天居五云处,往矣侪俊杰。
当念淮出阳,有人晞短发。
噬肯回叶舟,谭妙共蔬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居五云俊杰

天居 tiān jū
(1).住在天上。形容天子居处华贵。 汉 蔡邕 《述行赋》:“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并集。”
(2).指天子居处。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序》:“天居爽塏,大寝尊严。” 唐 王维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诗:“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
(3).天地神灵的居处。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乘舆徐来,及门而趋。执圭屏息,仰覿天居。”  ——《漢語大詞典》
五云(五雲)wǔ yún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1.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3.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4.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1.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2.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1.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1.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5.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6.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1.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侪 ( 儕 ) chái
侪 [ chái ]
  1. 等辈,同类的人们:~类。~辈。吾~(我们这些人)。
  2. 婚配:“~男女使莫违”。
俊杰(俊傑)jùn jié
亦作“ 俊桀 ”。
(1).才智杰出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於其朝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 陈餘 ,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天下繁委,当付俊杰,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经务上》:“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庸才我不死,俊杰尔先亡。”
(2).才智杰出。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之一:“俊杰之士非恒人所知。”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苟以时文之功,用之於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於其间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