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老瞒淯水如先死,不必炎刘果后亡。

陈造宋代〕《曹魏二首

问卓诸公半虎狼,魏旗四指不留藏。
老瞒淯水如先死,不必炎刘果后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老瞒淯水先死不必炎刘后亡

老瞒(老瞞)lǎo mán
(1). 三国 魏 曹操 小名 阿瞒 ,后人称“老瞒”。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一谈收猘子,再説走 老瞒 。” 金 元好问 《铜雀台瓦砚》诗:“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 老瞒 。” 明 李贽 《强臣论》:“吾以是观之,使 老瞒 不遭 汉献 。岂少一匡之勋歟?”
(2).旧时 浙 东对喜娘之称。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绍兴 谓乐户贱嫗为人昏礼时,扶掖新妇者为老瞒。‘瞒’亦‘蛮’也。”  ——《漢語大詞典》
淯水
后汉书刘亢传诸将共议立更始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县水经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 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又屈南过淯阳县东又南过新野县西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
又沔水又径平鲁城南又从县东屈西南淯水从北来注之自明一统志淯水在南阳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其源 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南阳新野会梅溪洱灌湍水流山黄渠栗鸦泗潦刁等河与泌水合流南至襄阳入汉江 张衡南都赋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先死 xiān sǐ
(1).早死。《尉缭子·制谈》:“先死者,亦未尝非多力国士也。”
(2).谓死之前。《后汉书·张奋传》:“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李贤 注:“先死谓未死之前也。”  ——《漢語大詞典》
不必 bù bì
(1).没有一定;未必。《商君书·修权》:“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史记·乐毅列传》:“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於诗;或长於诗,不必有文。 平甫 独兼得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第五次会议录》:“ 唐 :‘彼以为粗率。’ 伍 :‘只求开会正式,不必 上海 粗率, 北京 即不粗率也。’”
(2).无须;没有必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唐 牟融 《送陈衡》诗:“不必临风悲冷落,古来白首尚为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家中之事,我已尽知,不必提起。”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四号》:“自然,我可以不必脸红,并且还可以警诫她几句,但我却惭愧了。”  ——《漢語大詞典》
炎刘(炎劉)yán liú
旧指以火德王的 刘氏 汉 朝。 汉 赵岐 《〈孟子〉题辞》:“遭 苍姬 之讫録,值 炎刘 之未奋。” 元 傅若金 《歌风台》诗:“黔首厌 秦 暴,龙德奋 炎刘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 炎刘 授命顺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獭鸇。”  ——《漢語大詞典》
果 guǒ《國語辭典》

果 [ guǒ ]

  1. 植物所结的实。如:「水果」、「干果」。《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2. 事情的成效或结局。如:「成果」、「恶果」、「自食其果」、「前因后果」。
  3. 姓。如明代有果琳。
  1. 饱、充实。如:「果腹」。
  2. 实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言义不果。」
  1. 坚决。《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1. 确实、的确。《战国策·楚策一》:「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礼记·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 假若、若是。《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
后亡(后亡)
左传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伯有赋鹑之贲贲子西赋黍苗之四章子产赋隰桑子大叔赋野有蔓草印叚赋蟋蟀公孙叚赋桑扈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其馀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乐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况史记燕召公世家赞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 其人乎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疆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耶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