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故人随化往,倏忽今六霜。及我就拘限,清风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炯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岂必限宿草,含凄洒衣裳。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炯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岂必限宿草,含凄洒衣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绝弦 jué xián
亦作“绝絃”。
1.断绝琴弦。《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此事种子书均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后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沈佺期 《伤王学士》诗:“感游值商日,絶弦留此词。”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絶絃悲宿草,抚首念诸孤。”
2.指离弦之箭。比喻速度极快。《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絶弦,以步追之,埶不相及。” ——《漢語大詞典》
1.断绝琴弦。《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此事种子书均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后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沈佺期 《伤王学士》诗:“感游值商日,絶弦留此词。”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絶絃悲宿草,抚首念诸孤。”
2.指离弦之箭。比喻速度极快。《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絶弦,以步追之,埶不相及。” ——《漢語大詞典》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 完了,毕:吃~饭。
- 同“吧”。
- 同“疲”,累。
流水 liú shuǐ
(1).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 沔 彼流水,朝宗于海。”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孙思邈 《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 碧野 《富春江畔》:“这流水是半山‘冰壶洞’的飞瀑渗入山脚的‘双龙洞’,汇成深潭,然后由‘双龙洞’石潭中流出来,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闻笛(聞笛)wén dí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山阳(山陽)shān yáng
(1).山朝南的一面。《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 唐 颜师古 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阳,渡一小流,循山阳西北行三里,北逾过坳。”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2). 汉 置县名,属 河南郡 。故城在今 河南省 修武县 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 山阳 讌,空此 河阳 别。”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3).见“ 山阳笛 ”。 ——《漢語大詞典》
(2). 汉 置县名,属 河南郡 。故城在今 河南省 修武县 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 山阳 讌,空此 河阳 别。”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3).见“ 山阳笛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