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承麟趾贵,剑有龙泉赐,上奉明时事无事。
直城朱户相逦连,九逵丹毂声阗阗。春官自有花源赏,
终日南山当目前。晨摇玉佩趋温室,莫入竹溪疑洞天。
烟销雨过看不足,晴翠鲜飙逗深谷。独谣一曲泛流霞,
闲对千竿连净绿。萦回疏凿随胜地,石磴岩扉光景异。
虚斋寂寂清籁吟,幽涧纷纷杂英坠。家承麟趾贵,
剑有龙泉赐,上奉明时事无事。人间方外兴偏多,
能以簪缨狎薜萝。常通内学青莲偈,更奏新声白雪歌。
风入松,云归栋,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直为君恩催造膝,
东方辨色谒承明。
终日南山当目前。晨摇玉佩趋温室,莫入竹溪疑洞天。
烟销雨过看不足,晴翠鲜飙逗深谷。独谣一曲泛流霞,
闲对千竿连净绿。萦回疏凿随胜地,石磴岩扉光景异。
虚斋寂寂清籁吟,幽涧纷纷杂英坠。家承麟趾贵,
剑有龙泉赐,上奉明时事无事。人间方外兴偏多,
能以簪缨狎薜萝。常通内学青莲偈,更奏新声白雪歌。
风入松,云归栋,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直为君恩催造膝,
东方辨色谒承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動-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姓。如漢代有承宮。
麟趾 lín zhǐ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漢語大詞典》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漢語大詞典》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 值得看重,重视:可~。
-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 姓。
剑 ( 劍 ) jiàn
剑 [ jiàn ]
-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龙泉(龍泉)lóng quán
(1).宝剑名。即龙渊。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 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 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 , 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门。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6).喷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 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 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 , 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门。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6).喷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漢語大詞典》
赐 ( 賜 ) cì
赐 [ cì ]
-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 敬辞:请~教。希~函。
-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上奉 shàng fèng
上等俸禄。《墨子·号令》:“其疾鬭却敌於术,敌下终不能復上,疾鬭者队二人,赐上奉。”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玉篇》云:‘俸,房用切,俸禄也。’此作奉,古字。”《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漢語大詞典》
明时(明時)míng shí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无事(無事)wú shì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漢語大詞典》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