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勋名尽得国家传,退狎琴僧与酒仙。

张籍唐代〕《寄令狐宾客

勋名尽得国家传,退狎琴僧与酒仙。还带郡符经几处,
暂辞台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龙楼下,拜表长怀玉案前。
秋日出城伊水好,领谁相逐上闲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勋名国家退酒仙

勋名(勳名)xūn míng
功名。《后汉书·张奂传》:“﹝ 张奂 ﹞及为将帅,果有勋名。” 宋 苏舜钦 《春日感怀》诗:“望国勋名晚,伤时岁月飞。” 清 吴伟业 《东莱行》:“ 左氏 勋名照汗青,过江忠孝数中丞。” 剑农 《武昌革命始末记》:“成则共图勋名,败则生灵涂炭。”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1.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3.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4.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5.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6.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7.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8.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9.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狎 xiá《國語辭典》

狎 [ xiá ]

  1. 親近。如:「狎昵」。《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2. 熟習、習慣。《國語·周語中》:「未狎君政,故未承命。」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五首之四:「吳兒生長狎濤潚,冒利輕生不自憐。」
  3. 輕慢、輕忽。如:「狎侮」。《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論語·季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4. 戲弄、嬉戲。如:「狎妓」。《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
琴 qín《國語辭典》

琴 [ qín ]

  1. 乐器名:➊ ​ 国乐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➋ ​ 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口琴、手风琴、管风琴等。
  2. 姓。如明代有琴彭。
  1. 弹琴。《孟子·万章上》:「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僧 sēng《國語辭典》

僧 [ sēng ]

  1. 和尚,出家修行的人。如:「老僧入定」。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 姓。如唐代有僧可朋。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酒仙 jiǔ xiān
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对酷爱饮酒者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对酒》诗之三:“赖有酒仙相煖热, 松 乔 醉即到前头。”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石曼卿 ﹞饮酒过人,有 刘潜 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 曼卿 为酒敌。闻京师 沙行 王氏 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传 王氏 酒楼有二酒仙来饮。” 清 丘逢甲 《游罗浮》诗之八:“住世为酒人,出世为酒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