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向 yī xiàng
霎时;片刻。 南唐 冯延己 《鹊踏枝》词:“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曏关情,忆遍江南路。” 宋 胡铨 《鹧鸪天》词:“梦回一曏难存济,这错都因自打成。”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娇嗔(嬌嗔)jiāo chēn
佯装生气的娇态。 五代 无名氏 《菩萨蛮》词:“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明 唐寅 《妒花歌》:“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红楼梦》第三五回:“ 玉釧儿 满脸娇嗔。”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十章:“她的两只长眼毛的大眼睛一闭,做出一种娇嗔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
碎 suì《國語辭典》
碎 [ suì ]
动- 破裂。如:「破碎」、「粉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西游记·第一○回》:「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
- 细小、不完整的。如:「碎布」、「碎石」。《汉书·卷三○·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水浒传·第三回》:「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
- 琐细、烦杂。如:「琐碎」。《晋书·卷四五·刘毅传》:「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
- 言语叼絮、啰嗦。如:「闲言碎语」。《红楼梦·第六二回》:「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
挼 ruó《國語辭典》
挼 [ nuó ]
动- 搓揉、摩擦。如:「挼搓」。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出》:「蓦然揭起鸳帏,星眼倦还挼。」
- 抚玩、玩弄。五代唐·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词:「不胜情,手挼裙带遶花行。」
挼 [ huī ]
名- 尸未食前的祭祀。《仪礼·特牲馈食礼》:「祝命挼祭。」汉·郑玄·注:「挼祭,祭神食也。」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打 dǎ/dá《國語辭典》
打 [ dǎ ]
动- 击、敲击。如:「打铁趁热」。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之二:「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
- 攻击、战斗。如:「打斗」、「打架」、「打仗」。
- 消除、除去。如:「打虫」、「打胎」。
- 发出、放出。如:「打雷」、「打电报」、「打信号」、「打电话」。
- 注入、刺入。如:「打针」、「给车胎打气」。
- 做、订制。如:「打造」、「打手饰」、「打毛衣」。《红楼梦·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 举、持。如:「打伞」、「打灯笼」。《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
- 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鱼」、「打野食」。
- 购买。如:「打油」、「打酒」、「打年货」。
- 转动、拨动。如:「打舵」、「打算盘」、「打方向盘」。
- 凿开、揭开。如:「打井」、「打洞」、「打开锅盖」。
- 破开、摔开。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 印上、画上。如:「打字」、「打样」、「打邮戳」、「打粉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
- 涂抹。如:「打腊」、「打亮光漆」。
- 立、定出、计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础」、「精打细算」。
- 使用、采用。如:「打比喻」、「打诳语」、「打官腔」。
- 担任、从事。如:「打工」、「打杂」、「打游击战」。
- 表人体所产生的动作,意义常因动作而异。如:「打滚」、「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势」。
- 与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 武术、武功。如:「武打」、「教打」、「练打」。
- 姓。如宋代的丹流国有打击。
- 自、从。如:「您打那里来?」、「打现在起,我要发奋用功。」
打 [ dá ]
名- 量词。计算物品的单位。为英文 dozen的音译。十二个为一打。如:「一打毛巾」、「两打铅笔」。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