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恰似 qià sì
犹恰如。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釅醅。”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今来攻 秦 不下,难以退兵。恰似骑着虎头,若不毙虎,虎有伤人之意。” 郭小川 《祝酒歌》:“雪片呀,恰似群群仙鹤天外归。” ——《漢語大詞典》
姮娥 hé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览冥训》:“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 高诱 注:“ 姮娥 , 羿 妻。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未及服之, 姮娥 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 姮娥 已有慇懃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朱 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 姮娥 也。’”姮,本作“恒”,俗作“姮”。 汉 代因避 文帝 刘恒 讳,改称 常娥 ,通作 嫦娥 。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 姮娥 。”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半露 姮娥 能却暑, 广寒 深处玉为楼。”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 姮娥 。”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半露 姮娥 能却暑, 广寒 深处玉为楼。” ——《漢語大詞典》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双燕(双燕)
南北朝 鲍照 咏双燕诗二首 其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分明 fēn míng
(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动-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 投映。如:「照镜子」。
-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 比对、核对。如:「对照」。
- 通知。如:「照会」、「关照」。
-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 日光。如:「夕照」、「残照」。
- 像片。如:「近照」、「玉照」。
-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画梁(畫梁)huà liáng
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南朝 陈 阴铿 《和樊晋侯伤妾》:“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幃翠被鬱金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画梁悄悄,珠帘放下燕归来。” 徐迟 《牡丹》八:“只有她的唱腔,安详、徐疾,穿行在大红廊柱间,缭绕在金碧辉煌的画梁上。”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