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阿谁(阿誰)à shuí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漢語大詞典》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动-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动-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你 nǐ《國語辭典》
你 [ nǐ ]
代- 第二人称,亦指对方。如:「你好吗」、「你死我活」。《周书·卷五○·异域传下·突厥传》:「你能作几年可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你瞧!这孩子傻不傻?」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动-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