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

晁补之宋代〕《行香子(同前)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何妨到老闲常功名生事

何妨 hé fáng
无碍;不妨。《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 元 张翥 《瑞龙吟》词:“何妨共磯头把钓,梅边徐步。”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七》:“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漢語大詞典》
到老 dào lǎo
(1).直到老年。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损》:“常德自如,安坐无尤。幸入贵乡,到老安荣。” 唐 杜荀鹤 《山中贻同志》诗:“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
(2).谓直到最后。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白费了半天力气,到老还是过不去江。”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闲常(閒常)xián cháng
亦作“间常”。亦作“闲常”。 有时。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二章:“从此, 季交恕 对 凌雍雄 的印象很好,逐渐亲近他,间常问:‘ 日本 文怎样? 日本 话好不好懂?’” 许杰 《旅途小记》:“但是,同我一样的这一类旅客,还是间常在这里搁置他一天行步疲乏的身体。”
亦作“间常”。亦作“闲常”。 1.平时;经常。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 牛员外 的酒店,他闲常不来,一箇月便和我算一遭帐。”《儒林外史》第九回:“盐店一位管事先生,閒常无事,就来我们这稻场上,或是柳阴树下坐着。”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闲常之戏则脱泥钱,蹋石球,鞭陀罗,放空鐘。”
(2).往常;往日。《水浒传》第二一回:“你不来睬我,指望老娘一似闲常时,来陪你话,相伴你耍笑,我如今却不耍。”《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你閒常怕发痒,不喫酒,今日如何要喫?”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1.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2.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3.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1.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2.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3.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4.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5.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1.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1.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1. 姓。如汉代有任尚。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生事 shēng shì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